第九百八十八章 科研人才的不足(1 / 2)

加入书签

宋山对于丰95这个品种其实不太看好,他还是看好丰217,丰217的培育倾注了他更多的心血,也有兼容性,对土壤的要求不大,甚至对各地域的气候适应比较强。

“丰95有太浓郁的黑农41号的影子了,就好像是防黑农41号的产品!”宋山轻声的道:“而且它又比不上黑农41号的优秀,对我们来说,哪怕还有突破,继续研究下去,也如同鸡肋!”

黑农41号品种,是来源于黑龙江农科院,这是一个优秀的品种,所采用先进的高光效育种技术育成。于1987年用60co8000伦琴处理黑农33原原种风干种子,组合87-3按大豆高光效育种程序和方法育成。

这个品种从199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143.7千克/公顷,比标准品种黑农37增产11.39%。

区试最高产量为阿城原种场4000千克/公顷,比标准品种黑农37增产17.1%。具有亩产300千克以上产量潜力。

1998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小区试验产量为亩产353.91千克。该品种属高脂肪型品种,脂肪含量为22.7%,蛋白含量为37.8%。

算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大豆种子之一。

东北地区的大豆耕种常规种子。

但是相对于国外的技术,黑农41号并没有任何的优势,也没办法和国内大豆品种相提并论,这倒是东北已经有不少豆农转而向国外进口豆种了。

宋山知道霍成波对黑农41号有比较特别的感情,他犹豫了一下,目光还是清澈看向了霍成波,道:“霍教授,要是之前,你想要继续研究下去,我是不会阻止的,但是现在,说老实话,我们的时间太紧张了,不能浪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前两天,农业部的宫一山来找我了,他没有明说,但是明里暗里都在提醒我,大豆品种必须要革新,最好我们的品种能推出去之后,抵抗国外品种进入华国种植的渠道,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豆品种必须要更加优秀,产量更多,脂肪含量更多,蛋白含量更多的品种,不然我们没办法应对接下来的大豆战争的序幕!”

大豆战争前期争的是一个豆种市场,后期才是打期货,这前面比后面重要了,如果华国能改良大豆品种,让华国国内的豆农都能用华国自己的豆种,那么国外资本想要在期货市场上玩手段,也没有前提条件了。

来来去去他们最能玩的一招,那就是控制华国的进口量,可一旦华国大豆加工业摆脱了对国外进口的依赖。

那么他们根本无计可施。

当然,这是短时间之内,没办法做到了,哪怕华国有更多的土地,有无数的豆农,可技术含量低,管理不足,产区分散,各种各样的缺点,没办法提高太多的产量,而国内的大豆加工业,特别是榨油行业对大豆需求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三五年都没办法摆脱这种情况,所以国外那些粮商,还是有机会的,只是国内做的更好一些,他们能利用的机会就少一些。

“我之前想着,我们应该还有不少时间的,但是没想到,形势居然如此的严峻起来了!”

霍成波眯眼,微微有些苦笑:“我对丰95本身就倾注了不少心血,总觉得他能超过黑农41号品种,所以有些执着了!”

黑农41号也有他的心血,只是这里面掺合了太多的其他东西,倒是他在项目半途就出走,一直以来这就成为了他的遗憾。

所以他才培育了丰95这个品种,丰95从种植手法,培育过程,还有对土壤的要求,对气候的针对性,和黑农41号极其相似。

如果能在产量上突破黑农41号,他就能证明,当初他离开黑农41号项目组不是他的遗憾而是黑农的遗憾。

人,有时候就会在一些事情上钻牛角尖,霍教授也是人,也有一些执着的。

不过他的执着在大义面前,一文不值,他收拾了一下心情,轻声的道:“那丰95品种先放一边,我会交给我两个学生来跟进,我全力跟进丰217品种的突破!”

他看着丰217品种的种植区域,轻声的道:“其实对于丰217这个品种,我觉得还能又一次大的进步,控制光合作用这方面能改进,另外常规性的杂交选育还能为丰217品种进行改良!”

“我也对丰217还有不少信心,哪怕比不上丰08号,最少也能追上去!”宋山轻声的道:“一条腿走路,终究是不够的,咱们最少要有两个优秀品种!”

“丰08目前是我参与培育的大豆种子之中,最优秀的,刚刚出来的数据,简直让我感觉惊艳!”

霍成波的眸子闪烁起来了:“用目前最先进的品种,和一株野生的品种杂交选育,然后利用特别的高光效培育,这品种的出现,简直就是天佑我华国农业!”

丰08这个品种,是他霍成波教授,雷东明教授,万怡教授,另外十几个博士生,在宋山的亲自带领之下,培育出来的品种。

第一次尝试性种植,产量突破最高记录,生长周期甚至能突破八十天收获,是目前来说,国内最大的突破了。

如今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秘密试种植了,不仅仅是在西北,在东北,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中原,都选址进行尝试种植。

只要试种成功,那就能推广种植了。

但是紧紧凭借着丰08品种,目前来说,还没办法撼动整个华国大豆种植的情况,对于那些豆农而言,他们更加相信来自的国外的种子,因为这个时代,很多人相信,国外比国内先进,国外的月亮或许更圆一些。

所以丰盛必须要有更多好的品种,供应选择。

“不能高兴太早!”宋山提醒霍成波,道:“中粮那边已经推出了新品种,华农发展也有新品种出现,包括华庭,天星,长白山,还有国内大豆种植比较有规模性的农业企业,都纷纷推广新品种,另外各地的农科院,比如黑农,绥农,鲁农,青农,他们都可是科研实力比较强大的,肯定会推出新品种,占据国内的大豆种植的市场,我们的品种在西北虽然成效斐然,但是目前全国性的尝试性种植数据还没有出来了,能占多少分量,可说不好!”

“我们的品种,我相信是最好的,就算中粮他们的品种,也远远不如我们,好的东西,是会被市场接受,不会市场被淘汰的!”

霍成波微微一笑:“不过有一点我觉得院长你有一点需要改变的,你总想着孤军奋战,那可不是好事情,新项目最少得让西北农科院,秦川农科研究所,包括西南农科院他们加盟进来,要知道,这里面才是真正的种植专家,我们说句不好听了,底蕴不足,在很多品种的种植上,跟不上节奏!”

他当初愿意加入丰盛,是因为丰盛有宋山,宋山对农业种植的技术,特别是农产品杂交选育这方面,有独到的眼光。

丰盛农业科技研究院虽然近些年来的名声鹊起,在整个华国都有一些名气,特别是农业学术界里面,屡次突破一些老牌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但是其实丰盛农业科技研究院的底蕴不高,更多的是宋山一个人在撑住而已,对外发布一些成果论文,百分之八十,都冠有宋山名字,足以看得出来,目前丰盛农业科技研究院,还是有些底蕴不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