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一章明代海捞瓷(2 / 2)

加入书签

我国明朝末年,瓷器大量出口,而马六甲海峡作为亚、非、欧等地往来的海上枢纽,成为我国商船必经之地。

一些商船因故在此沉没,所载瓷器打捞出水后统称为海捞瓷。

沉入海底的海捞瓷的特点,一般都十分明显。

瓷器沉入海底后,海底生物会在瓷器上必然经过附着、生存、死亡。

这个过程,会随瓷器一起经受海流冲击,最终被泥沙掩埋。

因此,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看上去“干”“老”,近期才“乔迁新居”的海底生物遗存基本没有。

经过上百年时间,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已完全钙化。

甚至有的已成化石状,没有新鲜感。

扳开个别海底生物残留体观察,会发现里外钙化程度相同。

这种海捞瓷,色泽基本一致,嗅之无异味,且基本没有锐角及特别突出的部位。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些瓷器由于刚好掉入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缝隙中,受海流、泥沙冲击影响较小,一些海底生物如珊瑚类还能在瓷器上长成一定的形状。

此时陈文哲拿起来的这件蒜头瓶明显不同,这绝对是一件好东西,应该是个明代的海捞瓷,一个青花蒜头瓶。

海捞瓷那种完全褪去瓷器的光泽,微微泛黄的釉面,看起来美轮美奂。

所以,这应该是一件明代海捞瓷蒜头瓶真品。

现在东西的品相这么好,应该是当年在船上的时候,保存的很好,所以没有被海水腐蚀的很厉害,也没有被海底生物破坏。

这样的情况十分难得,因为瓷器来源于瓷土,与碳酸钙类矿物质有很好的物理亲和力。

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类矿物质,海流运动和温度变化,会使海水中这些盐类物质,逐渐集结在瓷器表面并沉积下来。

这一件蒜头瓶,外面明显没有沉积物,这不是保存的太好,本来在水下就是处于封闭环境,要不就是被人处理过。

陈文哲稍微一看,就知道,这只瓶子不止是在船上之时,就被保护的很好,它还是被一位高手处理过的精品瓷器。

这样的瓷器,怎么会落入一群骗子手中?

“这是一件好东西?”高启静笑着问道。

“明代海捞瓷,出口瓷之中算是很好的了。”

陈文哲说着,看向高启静,这老小子笑的这么开心,难道顺带着知道这件瓷器的出土海域?

“这真是海捞瓷?看着不像啊?我还以为又被骗了一次!”

如果说是别的东西,高启静还不懂,但是海捞瓷,他是真懂。

毕竟最近他打捞的沉船可不少,就算没有打捞专业的运输瓷器的古代沉船,他也没有少见海底捞上来的老瓷器。

那些瓷器是什么样子,他可是很清楚的。

陈文哲直接道:“这是一件被人处理过的瓷器,而且处理起来也没有多少难度。”

因瓷器表面釉层坚硬光滑,附着在瓷釉上的一些沉积物,并不太牢固,出水后用指甲也可以刮掉部分。

如果在利用渗透原理,以稀盐水浸泡这些瓷器数日后,瓷器表面那些盐类沉积物也会逐渐剥落。

个别附着较牢固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一般都可清理干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