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1 / 2)

加入书签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悄从指尖溜走,七月流火,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使热气流窜到每一个角落,连行道树都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只有知了肆意喧哗着让人闹心。

当国航波音747客机平稳降落在三亚机场,  袁华重新踏上祖国土地时,眼眶微微湿润,以略显夸张的咏叹调高声吟诵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张毅、蒋路霞等剧组成员不禁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唯一没乐的是导演林超闲,虎着脸说:

“哎,你不要老是阴阳怪气的行不行?”

袁华挑了挑眉:“怎么?咱都出去这么久了,此时此刻抒发一下游子还乡的心情都不行吗?”

林超闲冷哼一声不吭声了,  其他演员则是偷偷的笑,其实他们这三四个月也被林超闲折腾的够呛,但是他们可没有袁华这样的底气,可以肆无忌惮地“内涵”导演。

要说袁华真有这么爱国,就出去几个月回来一趟就搞得热泪盈眶的,那估计也没几個人信,未免太假,这段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在国外过的实在是太苦了,所以这一次回国也算是结束噩梦,苦尽甘来的标志,因此才会这么激动的“诗以言志,有感而发”。

回顾《红海行动》全组这段在摩洛哥长达101天的艰苦拍摄,恐怕就连导演林超闲自己也有几分“不忍回首”,  因为每一场戏的拍摄环境都极其艰苦,大家都不好过。

沙漠戈壁,高山沟壑,  黄沙漫天,子弹横飞,  坦克追击,  突围爆破……《红海行动》一幕幕壮阔大气的荒漠激战场景,观众们坐在影院都觉得头晕目眩,灰头土脸,更别说拍摄电影时摄制组和演员们吃了多少土,受了多少苦。

但正因为这样的戈壁腹地和炎热气候,才与原型故事相契合,才能给观众呈现最真实、最震撼的热血场面。

其实袁华他们一开始在卡萨布兰卡的那段时间也还算凑合,虽然说此处地处非洲,但是至少还算是繁华,多少有些不便之处,但还能接受,忍忍也就过去了。

不过当拍摄地点从城市转移到荒漠戈壁的时候,随着取景地逐渐接近撒哈拉沙漠,生活品质也自然直线下降,让所有人都叫苦不迭。

沙漠里拍戏才是最最考验人的,平均温度达到45度以上,而且拍摄场景很多都是真实爆破,  具有不小的的危险性,当初林超闲找演员的时候,很多人听到要在沙漠里拍戏都望而却步!

可能很多人都略有耳闻,  沙漠的昼夜温差可以达到20°以上,还经常会遭受沙尘暴的“洗礼”……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恐怕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么遭罪。

袁华自持他还算是见过世面的人,而且还算是那种“吃苦耐劳”的敬业演员,但这次连他也真的差点没绷住,如果不是早就知道《红海行动》叫好又叫作大卖36亿,恐怕早就提桶跑路了!

永别了撒哈拉……不对是摩洛哥,反正非洲这块儿破地方,劳资以后是再也不会再来了!

以后谁敢让我来非洲拍戏,劳资直接当场就是一键拉黑,就当我们不认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自己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现在《红海行动》在国外的戏份已经全部拍摄完毕,剩下的就只有国内一些收尾的戏份。

估计最多再有十天半月,袁华应该就能顺利杀青毕业了,毕竟国内戏份里面他的镜头并不多,因为国内的剧情主要是在战舰上,这一块儿挑大梁唱戏的是张函予。

袁华一行在剧组预定的五星级酒店入住,袁华一进房间就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接着一屁股瘫在沙发上小憩,而随行的小助理方静则打开行李箱,脚不沾地的帮他各种收拾布置……

“老板,老板……”

袁华悠悠转醒,随手扯掉方静帮自己披上的空调被,揉了揉眼睛说:

“怎么了?”

“刘小姐的电话——”,方静将手机递过来,袁华接过来瞥了一眼,然后拿起手机语气温柔的说:

“喂,茜茜——”

不过手机那头刘天仙的语气可不算特别热切:

“嗯,你在哪儿呢?”

坏了,袁华顿时暗道不妙,不过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

“嗯……在三亚,今天回来的,刚下飞机,”然后就立刻诚恳道歉:

“那个……我知道错了,我之前说过要去纽约探你班的,但我这一忙就给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