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1 / 2)
这是当年建设海军计划的一部分,当年李淦看过之后,拍案叫绝,以为妙极。
但多年过去,当初一些没感觉到的东西,隐隐在其心底引出了一些不安。
再度翻看这封当年看过后拍案叫绝的奏疏,李淦尝试着将里面的东西,绕开刘钰铺设的思路去思索。
奏疏内容本身,看起来问题并不大。
当时建造海军,朝中多数还不认同,李淦是听了刘钰的东南海上威胁论才决定试试看。
之后刘钰编练青州军,用胜利取代了论证,胜利者似乎总是有道理的。加之一战解决了北方边患,海军还是建造。
现在对倭一战,竟像是当初刘钰的恐惧预言的重演,用整个日本作为一个舞台,展示了他当初说的那些东西——海军机动性寻机而战,一万可当十万,而且始终都是以多打少。
只是李淦今日翻看这封奏疏,不是为了感慨刘钰有先见之明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里面的一件看似小事的事上。
那就是贸易公司的军事义务和水手培养制度。
基本上是个双向的安排。
贸易公司建造软帆船,帮助朝廷培养水手,大战的时候可以直接征召那些登记在册的水手。
海军的退役士兵、军官,则去往贸易公司谋生。靠着各自在靖海宫学的本事、在军中练出来的操船、控炮的手段,混口饭吃,顺带让贸易公司帮着朝廷解决退伍海军的安置问题。
鼓励海商子弟学习实学,进入海军,成为军官。
海军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贸易公司,作为日后退役士兵的年金。
当时看来,毫无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既解决了兵员,又解决了退役海军的退路,顺带朝廷也不用花多少钱,就让海军的退役士兵能从海贸的利润里拿到一部分钱作为老后的保障。
只是,时势不同了,这时候再看这篇奏疏,李淦再度忍不住笑了出来。
“当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还是倒逼朝廷那一套啊。”
看看奏疏上的时间年月,绝对在平定西域、敲打过刘钰不要“倒逼朝廷变革”、“倒逼朝廷政策”之后了。
这事,当时李淦是真的担忧西洋人的威胁,也担忧刘钰说的有海无防则海运便捷一万当十万那一套。
朝中不同意,李淦的内帑也没多少钱,海军怎么建都绕不开钱和人。当时觉得挺好的,省钱又有人。
许多年前的奏疏,放到今日的局势之下解读,李淦就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现在的局势,和以前大为不同了。
这不是大顺要不要建海军的讨论,而是打完日本之后,如果大顺不继续建海军,那么就要担心日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搞出一支海军来复仇。
以及刘钰在日本上演了一下海军的战略作用,还是面向藩属与西洋诸国的一场“直播”,简直就是在告诉西洋人,以后若是打大顺,就这么打。集中兵力,调动陆军,集结就闪、落单就打、占城造势、来攻就跑。
所以这就把大顺倒逼到不得不继续保持一支海军的地步。
到这一步,在大顺的核心决策层看来,是否继续保留海军、建设海军是没必要讨论的。
但是,海军花钱。养着就花钱。若是陕西、河南等地有民变,海军没法陆地行舟去那边。
对日一战,给大顺指明了一条路,以战养战,以战养海军,以贸易养海军。
只是,这封奏疏里的一些政策,当时看来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政策,在此时看来,李淦就觉得刘钰依旧在暗戳戳地搞倒逼朝廷这一套。
这封奏疏倒逼了几件事。
大建海军,不算是这封奏疏倒逼的,而是伐倭之战倒逼的,不建就要面对“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的诅咒。
而以此为基础,这封数年前的奏疏,在此时的李淦看来,刘钰至少倒逼了三件事。
倒逼朝廷维系股份制分红尝试的稳定,倒逼着朝廷不得不继续尝试让商人配合朝廷政策,倒逼朝廷不得不继续对外扩张,至少下南洋。
这里面关系到大量海军士兵、军官的利益,以及将来他们的退休年金。
这就导致朝廷不敢轻举妄动,大顺很清楚,不给当兵的发钱是什么后果,也知道要么从一开始就别给,但只要给了想要再不给那就要出大事。
可现在已经被倒逼着要继续大建海军了,海军人手越来越多,朝廷拿不出钱搞什么养老年金等福利,只能顺着这个路线往下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