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承诺与回馈(1 / 2)

加入书签

“往您的酸黄瓜上撒雪白的盐的权力,是我们之间和平的基石。”

摇晃了一下盐瓶,盐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就像是摇动孩子喜欢的拨浪鼓,在逗孩子玩。

伊丽莎白女皇皱了皱眉,眼睛盯着刘钰手里的盐瓶,看着他把盐瓶放下,心中的不满只能一吐为快。

“我不希望将两国的和平,寄托在您的善良和道德上。人们能够遵守道德的唯一原因,是违背道德所承受的压力。可国与国之间,没有道德可言。”

刘钰轻轻推倒了盐瓶,真诚无比地说道:“女皇陛下,撒盐的权力我们有,且只能有一次。我们不会轻易地动用这唯一的一次撒盐的权力。”

“因为一旦撒盐,要么我们可以确保维持伏尔加河的占领;要么就只是拖延一下你们的脚步。”

“撒盐的办法一旦动用,以后就再没机会用了。我不是靠道德来维系和平的,我是靠利益。”

“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军队或者补给,能够在十日之内从京城运送到鄂木河,那么就算你们不想,我们也会撒盐,而您却制止不了。”

“亦或许,我们在吃其余美食的时候,您和我的敌人达成了同盟……那我,就不得不摇动雪白的盐瓶,在伏尔加河的酸黄瓜上撒盐了。”

“正是因为它很有用,但却只能用一次,所以我们才会小心翼翼,不会选择滥用。”

“也正因机会如此宝贵,所以才是和平的保障。”

“您说的没错,主动权在我,我可以撒盐,而您没办法。可也正因如此,我们之间才有和平。”

“反过来,如果你也能撒盐、我也能撒盐,那么就会像是争抢黑海的鱼子酱一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而且,不但可以保证我们之间的和平,还能保证您不和我的敌人结盟。这是我们和平的基础。”

伊丽莎白女皇的眉头看似皱的很紧,但内心却是轻松的。

刘钰的话,印证了当日贝斯图耶夫的判断。

他要签的,不是《中俄互不侵犯条约》,而是要达成《中俄不与彼此宿敌结盟条约》。

餐桌上的比喻,说的很明白。

刘钰那句将来能十天从京城到鄂木河的想象,听起来只是笑话。

对中亚地区,如果大顺不想进攻,那也就意味着和平。

短时间内,俄国无力在中亚方向继续蚕食。当初打个准噶尔就颇为费力,那还是因着准噶尔缺少大炮,以及游牧战术特色的不会攻城。

大顺如果想要主动进攻,俄国其实四面树敌。

正因为大顺不想主动进攻,所以才要急着缔结条约,因为大顺有进攻的主动权,所以大顺这边主动缔结条约就真的是和平的保证。

同样,大顺主动提出中俄不可单独与第三方敌人结盟,也就意味着大顺下一步肯定是要与欧洲国家发生冲突。

漫长的陆上边境,大顺只有一个欧洲邻国,那就是俄国。

而剩下的有交集的欧洲邻国,也就都不是陆上边境。最大的可能,也就是荷兰了。

这件事只有俄国能知道,因为汉尼拔在大顺生活了十余年,十余年前刘钰就琢磨着俄国西进的事,只有俄国这边知晓。

而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筹码。

因为如果拿这个做筹码,换大顺的对等回报,什么也换不回来。

刘钰说自己有七美德,但七美德里不包括诚信。

俄国拿着筹码能换到的回报,只能是刘钰保证一句不会对土尔扈特部继续施加影响——但这并没有什么用,现实是只有大顺想不想,而不能从物质层面上抹除掉土尔扈特部可能的反叛。

也就是说,大顺一直有机会。而承诺,是最不可靠的。

蒙古帝国的遗产,两边都吃的差不多了,俄国暂时又实在无力彻底同化掉土尔扈特部。

真想要同化,关键的第一步是东正化,但这第一步就无比艰难,极大地损害了部落中的喇麻们的利益。

越想同化,越塑造离心,大顺这边伸出的橄榄枝也就越美好,那雪白的盐瓶的诱惑也就越大。

所以,伊丽莎白在试探出刘钰想要下南洋之后,已然决定,不可能与荷兰达成任何形式的盟约。

毫无意义,而且荷兰必败。

看了一眼上演木偶剧一般的餐桌,伊丽莎白指了指桌上的食物,说道:“我想吃鱼子酱、香肠和鲱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