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九章 无妄之灾(1 / 2)

加入书签

海关总队的军官得了令,立刻领着人去了丹麦商馆。

这是新组建的一支部队,主要处理外事和贸易问题。人数并不多,但在大顺本土,这种部队也用不到几个人。

百十号人呼啦啦地朝着丹麦商馆那边走去,有了上次英国、葡萄牙商馆被查的事,商馆区附近的人已经是见惯不惊。

看着海关总队的士兵带着枪过来,手快的看热闹的已经下了赌局,猜猜这一次是要查办哪一家的商馆。

经过刘钰整治的海关,如今也是行动迅速,效率出众,专业的会计和审查小吏,跟着海关总队的后面,进了丹麦商馆。

丹麦商馆的负责人一脸懵逼,看着荷枪时代的士兵把商馆一围,顿时楞在那了。

丹麦是个中立国,也没和大顺有什么冲突。

最近的殖民地在印度的特兰奎巴,远得很,大顺下南洋和丹麦也没什么关系。大顺攻打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殖民地城市时,丹麦亚洲公司还特意发了个声明,公司严守中立,拒绝交战双方在其殖民地泊靠、补给等。

怕的就是荷兰人跑过去,大顺找麻烦。丹麦人听说大顺这边的行事风格有些霸道,好像是西域的一些异教首领逃亡中亚,大顺这边直接派人逼着对面交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便怕大顺到时候找借口把特兰奎巴收拾一顿,当真是滴水不漏。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丹麦更是直接选择了中立,和大顺的敌人荷兰、亦或盟友法国都没交集。

大顺在瑞典王位继承人问题上站俄国,丹麦也就顺势退步,给足了刘钰面子。

论贸易额,丹麦这个亚洲公司或者叫东印度公司,在一众东印度公司里也算是大顺的优质客户了。

至少在茶叶进口上,比英国东印度公司还要多。丹麦公司顶着个东印度公司的名头,实际上印度的贸易额只占30%,剩余七成都是和大顺的贸易。

按照西方此时盛行的“重商主义”观点,丹麦人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大顺最好的合作伙伴。

丹麦也没什么可以往中国运的东西,一开始倒是还能卖点钟表和音乐盒,但在英国商人总结出一条名为“往中国输送任何可复制的工艺品,都意味着本国工匠失业”的规律之前,大顺的钟表业已经在发展起来了。

历史上,这条商业规律,总结于18世纪中后期,因为“伦敦和伯明翰发条制造商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而之前,这些发条商制造的音乐盒之类的东西,是可以直接作为交易期货票据的。

而在大顺主动吸取外部技术的背景下,这条规律比历史上早了二十年就出现了。

除了丝茶瓷等老几样几外,实际上大顺还垄断着一种“冶金工业”的高技术含量的拳头产品。

西洋人称之为“tutenage”,实际上就是锌合金,这一点也是此时的欧洲各国无法生产的——前年柏林科学院的化学实验室主任马格拉夫,刚在实验室炼制出来。但实验室炼制和大规模生产,不是一回事。

丹麦是最早做锌生意的欧洲国家之一,哥本哈根一直也是欧洲重要的锌合金交易中心。因为丹麦人最早和锌商人签订了订单,把控了很大一部分货源。

除了白银,丹麦基本没什么往中国运的东西。

而且丹麦觉得,自己在大顺的地位很稳固。

丹麦人觉得,自己承载着一种“经销商”的身份:锌合金、茶叶,这是丹麦公司的主力产品,而这两项产品都不是在丹麦销售的,而是面向整个欧美市场。

从这一点看,大顺怎么也没理由找自己的麻烦才是。

总归,不管怎么看,丹麦亚洲公司都是一个似乎非常听话、且非常合作的大客户。

这在几家东印度公司里,是不多见的。

刨除掉盟友性质的法国,英国葡萄牙有鸦片问题、普鲁士贸易额太小、西班牙有宗教问题、奥地利的公司作为公主继承的条件解散了……

种种条件下,大顺海关总队的士兵荷枪实弹进入丹麦商馆的时候,丹麦商馆的负责人是愕然且崩溃的。

通译连忙迎上去,行礼之后问道:“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海关总队的军官一边挥手示意士兵先查封仓库,一边道:“国公吩咐,自有缘故。具体如何,自有丹麦的公使转达,我只是奉命行事。你转告一声商馆馆长,就说自今年开始,丹麦的一切货物,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一律增加25%的关税。”

“加税?”

通译大惊,现在连普鲁士都跑来做生意,各国都在搞直航贸易,都在试图打破几家公司的垄断,这时候加税?

一下子加25%的税,虽不及伦敦的茶叶关税要的狠,但这也直接摧毁了丹麦公司的利润啊。

“对,加税。原因我不知道,我只是奉命行事。”

军官并不解释原因,而且他也真的不知道原因。

丹麦商馆的负责人又恳求着问了几句,然而得到的回答还是如初,自有在天津的公使转达原因,这边只是执法。

“请问,此事是否只针对我们丹麦公司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