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二章 破立之困(三)(1 / 2)
这种对儒学回归本源的原想,以及对宋儒的反思,也不是大顺自己的特有现象。
而是整个儒家文化圈同时进行的。
包括海对面那个岛上,很多大儒也基本都是这个态度。
如松村九山,就说:孔孟之学,为注释家所害久矣。汉晋时候,多掺杂老庄之意解经;宋元之后,更混入了禅学。
学徒习之久矣,讲之既惯,日月感化,终于陷入禅学之见解,对孔孟主旨茫然而不知何物。
儒学欲兴,必尽废宋儒之注释。
这种反思,和颜元觉得必须要破程朱,方可近孔孟,理解起来差不多。都是觉得天竺那边的宗教太恶心了,直接把儒家的本源真意给玷污了。
整个儒家文化圈都在反思宋儒瞎鸡儿注经的问题,都想要回归儒学的本源。
然而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尤其是整个文化圈的文化母国大顺自己的主流儒学,都是对宋儒的反思。
这就必然会出现复古派的通病:层层加码。
你要废宋儒?你以为你就算是复古就算是真儒了?我连孟子都不认,一杆子直接戳到孟子之前。
这当然不是单独儒家文化圈的问题。
而是世界范围内的宗教通病。
清教徒为啥要跑到美洲?还不是因为觉得英国即便改了国教,不再是天主教,但还是不够纯洁,被天主教所染,不知圣经主旨为何物,遂要继续往回退?
伊教那边的很多原教旨的教派,为什么那么极端?还不是觉得现在的派系不够纯洁,不知真经主旨为何物,遂要继续往回退?
只要开始往回退,那就必然出现退到什么程度的争端。
退不退,是个问题。
一旦开始往回退,退到哪,又是个问题。
事实上,当大顺的主流开始反思宋明理学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是注定的了。
一旦开了口子,退到哪,就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了。
而大顺的特殊情况,又使得大顺真的不能否定孟子。
可举着永嘉永康学派的旗帜,又面临一个打江山、坐江山的问题。
打江山的时候,陈亮的慷慨激昂的学问,当然是热血奔涌的。
但一旦开始坐江山,那么怎么评价霸道,怎么评价唐宗汉武,这就必然要受到主流儒学的反扑。
对李贽等人的反动,导致了明末东林道德主义兴起;对宋明理学道德主义的反动,导致了陈亮等人的霸道学问兴起;对这些王霸并用的反动,导致了仁义理念的回流。
当然,在大顺这个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王朝,以及鉴于大顺整天自比李唐,又加之皇帝鼓吹刘钰的“南洋即西域论”,使得儒生不好直接评价汉唐和三代的问题。
而刘钰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
讨厌刘钰的一部分人儒生,最多也就是给刘钰身上泼脏水,这倒没什么。
真正想让刘钰死的儒生,选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政治隐喻”点。
谁呢?
管仲,管夷吾。
泼脏水,抹黑,现在来看对刘钰是没什么威胁的。
真正的高手,真正想让刘钰死的人,把刘钰这些年参与的诸多改革,隐喻为管仲。
一方面,这是标准的捧杀套路,这是不需要说的。
另一方面,这也和大顺主流儒学的“退到哪”问题息息相关。
主流都反宋儒的理学。
但宋之前,还有唐、汉、先秦、孟,一直到最原始的六经、孔、以及三代之治。
这里面,包括大顺降衍圣公为奉祀侯;将儒庙里孔子的地位从师圣二位一体往下拉了一格,也算是源于大顺立永嘉永康学派学问。
因为,按照那一派的思想,孔子是“述道”,而不是创道。
道,在三代,在尧舜禹,在商汤文武周公。
孔夫子只是将早已经存在的“道”,记录、叙述出来。
而这么一搞,也就给了那些想要搞死刘钰的恶政隐派,一个巨大的操作空间。
即便不提他们想要搞死刘钰的捧杀手段,只说单纯的学问问题,管仲就是大顺儒学“退到哪”这个问题的一个象征性人物。
而且,之前挂在奉祀侯府前的那块“披发左衽”的羞辱匾额,也是因管仲而引发的感叹。
如何评价管仲,其实就可以直接影射这些年刘钰的改革。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
甚至给了一个“如其仁!如其仁!”的评价。
孔子一般不会轻易给人“仁”的评价,纵观当时,得到这个评价的人真就不多。
而孟子,对管仲的态度,应该说是相当低的。
公孙丑就问过孟子,说先生如果在齐国掌权,能取得晏子、管仲那样的功绩吗?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