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国富论(五)(1 / 2)

加入书签

哈利法克斯伯爵拍了拍那本小册子,冷哼道:“这本小册子上的内容,我都看过了。”

“小册子里着重提的是纺织品。”

“而显然,中国人支持纺织品自由贸易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列颠的呢绒纺织业,可以和法国旗鼓相当。”

“于是他们可以用这种普遍的自由贸易,来隐藏他们并不普遍的真实想法。因为即便实行了自由贸易,法国的呢绒也无法进入英国;但他们的棉布,却可以。”

“所以,他们实际上反对法国的制造业发展。”

“但是,他们却用普遍的、仿佛是普遍的世界性通用的自由贸易,来作为他们的理由。”

“如果,我们真的完全放开关税,成为中国商品的销售地。”

“他们,中国会保护我们,不至于被邪恶的重商主义的法国所占领。”

“实际上,我们既不可能对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对等报复。”

“也必须承认,即便我们不承认战败,原本的贸易体系,也已经瓦解了。”

乔治三世对于贸易委员会出身的哈利法克斯伯爵的经济判断,是信任的。

对于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国产制造业替代政策,也是耳熟能详的。

他认为哈利法克斯伯爵的话,有道理。

只要专心做大顺的商品销售地,那么大顺一定会保护英国,不会让英国落入到其余的重商主义国家的手中。

但是,这话,听起来总是有些不舒服的。

然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时候,现实就是这么不舒服。

英国真的已经无路可走了。

甚至,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将来老子非要报复”的心态,都不可能有。

大顺和印度不一样,大顺和英国也不一样。

或者说,和历史上的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不一样,和此时的英国也完全不同。

在历史上的印度,是先有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如老马所言:商业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地方,一定会表现出残酷的劫夺制。

这种劫夺制,摧毁了印度的手工业基础,然后才有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最后倾销。

这种摧毁,是以武力为基础的。

但是,又不只是海关的。

也即是说,就现在的生产力而言,就算莫卧儿帝国还在,东印度公司把莫卧儿帝国狂打一顿,逼着莫卧儿帝国放开海关、取消进口关税……

那也没用。

英国货该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

只有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了印度,用残酷的税收摧毁印度的原本社会;用疯狂的劫夺制造一场几千万人的大饥馑摧毁其手工业体系;用残暴的统治,彻底干掉印度的灌溉系统,使得印度千余年的灌溉系统崩溃和无钱维护……

唯有如此,此时才能让英国的制造业在印度打开销路。

换到大顺,也就是说,英国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此时的大顺成为此时英国的倾销地、促进英国制造业发展呢?

只把大顺的海关干废,是卵用没有的。

因为大顺的海关,就算此时此刻,彻底对英国零关税、甚至贱皮子到给每吨英国商品一两白银的补贴,那也卖不进去。

而大顺,只需要英国放开海关关税即可。

就此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就此时英国纺织业的生产能力而言。

如果想要取得大顺此时对英国要求放开海关对等的“报复”。

或者说,以此时的英国生产力水平,想要让大顺成为商品倾销地、如现在一般对等报复,英国要做什么?

答,英国不止要占领京城。

还要拔开黄河,彻底毁掉华北的灌溉系统。

要堵死每一条江南的运河,摧毁江南的经济、或者用魔法让大海倒灌毁掉千余年的水稻土。

要砸碎大顺的每一辆纺车。

要灭绝大顺的每一棵棉花……

要把大顺乡村千千万万的既当地主、又从事作坊业的士绅全部干死……

简言之,要让大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倒退1000年,差不多能做到对等报复、倾销商品。

比如历史上荷兰、英国对锡兰所做的。

这个曾经在汉末三国两晋的史书中,就已经富饶且拥有完善的水利工程的狮子国,在荷兰英国统治下,倒退了一千年不止,水利工程全废、水稻农业彻底瓦解。

但是……放眼此时寰宇,谁有这等本事对大顺做同等的事?

统治和统治,并不是一回事。

或者,英国闷头发展,让生产力水平,达到1880年的水平。

否则,只搞海关,卵用没有。

第一次鸦片战争,关键在鸦片上,单纯正常的外来商品带来的冲击……“正常的”、不犯反人类罪行的商品,也就那么回事吧。

太平天国起义,当然是因为鸦片战争的影响,也当然是因为五口通商的影响——因为五口通商,还有另一层意思:对外贸易中心,从两广转移到了上海、福州、宁波。不只是简单的外来商品冲击那么简单。单单一个福州通商,武夷山茶叶直接走福州,就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多少人失业?

是以,现在的情况就很现实。

大顺只需要搞英国海关就行,因为英国人自己,已经通过圈地运动、渡海迁徙、种植园契约奴等运动,瓦解了自给自足的经济。

而反过来,英国此时想要对等报复,就算全灭大顺海军,逼着大顺把关税条约签了,也会发现他妈的卵用没有。就算把大顺的海关都拆了,也卖不出去多少呢绒。

除此之外,更蛋疼的地方,在于以三角贸易为例,非洲那么热的天气,他们会喜欢呢绒吗?

三角贸易这条重要的贸易线,实际上在大顺出兵产棉布的印度的那一刻,已经断了、必须被改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