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国富论(六)(2 / 2)

加入书签

1884的钢轨卡特尔,是因为生产相对过剩,各国坐下来谈一谈,最终确定英66%、德27%、比利时7%。

而现在大顺搞得这玩意儿,确实就像是个畸形的卡特尔。

以茶叶为例。

原本是各国东印度公司无序竞争,各国的走私茶到处乱跑。

而现在,大顺直接垄断了茶叶的生产运输环节。

在阿姆斯特丹刷新之后,全欧洲统一标准到岸价,其价格包含了统一的关税。

比如说,每磅征税3便士。

那么,各国政府拿到的关税比例,就看各国卖了多少。

也即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和本土总共有多少消费能力,那么各国的政府就能拿多少关税、各国的商人也就拿到多少利润。

各国的政府,实际上也是“盈利”的受益者。

而各国能卖多少,取决于各国有多少人口、多少殖民地、多少势力范围。

当然,若不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卡特尔。

那么,也是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由贸易”。

毕竟,到了阿姆斯特丹之后,到岸价是全欧洲统一的。

理论上,这不就是比谁家的航运业成本更低、谁家的造船成本更低、谁家的航海技术更高,谁更有市场建设和销售渠道吗?

如何解释,不影响结果。

谁收高关税,那么不收茶税的就会往高关税地区走私。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大顺能否保证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时刷新?且别的地方不会刷新?

这是两个问题。

前者,是大顺的茶园生产端,能否确保足够的供货?大顺的航海术,能否保证每年的航行?

后者,是说大顺能否做到,没有其余人偷偷把茶叶运过来?

前者,好说。

后者,也好说。

葡萄牙滚蛋、丹麦滚蛋、英国滚蛋、法国滚蛋之后,实际上大顺已经可以做到,除了在阿姆斯特丹刷新外,好望角以西不会再在别的地方刷新。

因为此时茶叶并没有被人偷走到锡兰和印度,大顺也绝不可能放着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地不管,跑去锡兰种茶叶去。是以,茶叶想要以走私的方法流到欧洲,还是很难的。

这,便是大顺和英国可以谈的现实原因。

念经并不代表可以靠念经谈判。

关键是要一边念经,一边搞出一个不那么扯犊子的方案,并且要考虑到“国家还要存在、且政府需要税收”这个现实。

非要念经的话,说大顺这么搞算是“自由贸易”,而并不符合因为生产相对过剩产生的国际卡特尔垄断同盟的特征,也不是说不过去。

既然在技术层面举杯可操作性——实际上也具有可操作性,各国只能去阿姆斯特丹拿货,拿货就要登记从属国以便于事后分关税,那么实际上各国商人的销售范围,能也只能是本国和其殖民地。

荷兰之前走私茶猖獗的原因,是因为荷兰彻底摆烂了,商人获得了联省议会的统治权,他们既不需要维系常备军、也不建海军、更不建军港,所以荷兰的茶叶没有茶税,自然可以卖的满英国殖民地都是。

虽然历史上荷兰这么玩的下场,以第三次英荷战争被英国打爆、强制荷兰商业资本购买英国国债、欧洲金融中心转移到伦敦为结束。

但现在嘛……荷兰不是活得好好的?谁说一定得有国防、政府的开支?

大顺在北美的行动,支援法国和支援印第安人,那是教育一下北美人民,让他们更加认同富兰克林的奥尔巴尼设想:没有国防开支是不行的,北美的情况并不具备普遍性。

但在荷兰的行动,则是制造了另一种魔幻:没有国防、没有海军、没有常备军,几大强国都给我保独,日子不也过的美滋滋?

但是,实际上除了荷兰人这么想,英法普奥俄各国都不会这么想。

所以,大顺的谈判,在英国这儿才具备可行性,因为大顺主动提出来要给英国关税。

至于让英国征收关税、或者说拿着关税去干啥,那未免就过于险恶了。

显然,英国这些人自己也清楚,原本的旧体系一崩,很多产业都要崩溃,当然会出许许多多不愿做安安饿殍的人。

手里没关税,没钱,那怎么行?

哪怕是之前的圈地运动呢,也不是靠着英国的民族性自觉,农夫自觉去给地主让地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