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一门炮(1 / 2)

加入书签

十八世纪的战争,火炮的重要性已经无可替代。

一门火炮在小规模交战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在大规模交火里,火炮阵地也是敌我双方争抢的目标。

西方如此,东方的大清更是如此!

但是大清选择拒绝,火器这东西多危险啊,掌握在上层手里就行了,让那些泥腿子知道这玩意怎么造怎么使那不就完蛋了吗?

所以,大清的地方军事制造业自从康熙年间平定了三藩之后,就几乎没有寸进,甚至开始了倒退和腐化。

别说火炮技术没有革新用的还是康熙时期从大明那抄来的作业了,制造火炮的工匠和各种材料也被不断克扣,反正内地多年没有战事,能抬出来白十年前的大炮立在城墙上当当门面就可以了,要什么自行车?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真弄来一门同时期欧洲军队使用的火炮,怕是也会被大清的官员当做凶器给封在武库里,或者干脆直接给融成铁锭转手卖了。

当然,不乏有那么一两个对乾隆老儿忠心耿耿的奴才,会把这门火炮包装成他们的政绩,大书特书一番之后,送到京城去。

至于最终的下场,也不过是让乾隆多了一件收藏品而已。

这,就是大清的现状。

而李景天所看到的这门火炮,其实来自于英国,不过在七年战争的时候葡萄牙是英国的盟友,所以澳门的葡萄牙人手里有一门英国火炮也不奇怪了。

在杭州等待后续火炮到位的时候,李景天仔细研究起了这门炮。

根据陈彪的说法,葡萄牙人告诉他这是一门九磅野战加农炮,原本应该有炮车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丢失,后来就被装到了船上充当舰炮使用,当然,正经的战舰是不屑于用这种小家伙来补充火力的,九磅的火炮就算在陆军里面也算不上什么大炮,何况到了海上?

所以根据不多的信息,李景天推测这应该是一门英国生产,并且很有可能在欧陆战场经历过战火的陆军野战炮,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葡萄牙人获得,最后辗转来到了澳门。

而因为葡萄牙早已衰落,各地的贸易据点就那几个,陆战炮实在没什么用处,就动了卖炮的心思。

赶巧不巧,让自己撞上了。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遇上这么一门炮,李景天觉得自己实在太幸运了。

不仅是能够得到这样一批欧洲火炮,更可贵的是可以通过这批火炮为原本,大量仿制。

因为和满清所用的火炮相比,这些欧洲的火炮已经是先进许多,如果能有一支火力凶猛行进迅速的炮兵为核心,造反这个听起来不那么靠谱的事情,也能变得靠谱许多。

为了能够顺利的把这批火炮带回去,在等待万云龙那边把后续火炮送过来的时间里,李景天走动关系,在杭州城内为之后北上铺路。

当然,来一趟江南不容易,自然不可能只打探消息。

作为一个商人,哪有走空的?

在苏州借来的数万两银子,这会儿全数扔了出去,换成了一船船的茶叶布匹等,并且用徐溪口明年的产量,李景天还在杭州的商行抵押了一些银子,此刻也全都投了进去。

茶叶布匹这种大宗商品,基本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虽然比不上瓷器丝绸那么暴利,但对现在的李景天来说,已经是聊胜于无了。

这趟只要能够安稳回到老巢,要人有人,要炮有炮,要钱有钱。

这种情况下举旗造反,仅凭安徽江苏两地的绿营和驻防八旗,李景天是有自信对付的。

除非自己越闹越大,惹来乾隆老儿的注意。

两淮之地都是平原,如果乾隆派出蒙古马队南下,到时候就得选择转移阵地,去到山区打游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