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名字没有超链接的君主(1 / 2)
既然有间接的,那就肯定有直接的。
莫卧儿当朝皇帝艾哈默德,就是那个将被直接挂钩的人。
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的名字在百科上,都没有资格用蓝色的超链接进行标识,可见,有不少人认为他的专属页面并没有多少内容可写。
然而他毕竟是皇帝,在外交上是有巨大意义的。
因此,赤焰在引起了周边土邦的关注和热议之后,立即前往德里去觐见艾哈默德。
考虑到他带来的礼物,以及包括蒸汽机在内的合作项目,即便有人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各方也仍然对他盛情款待。
就连皇帝也果断安排了接见事宜。
虽然他也想坚持一下自己的道德底线,在使者真伪的问题上好好责难一下赤焰,但是……对方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最近饱受热议的玻璃、瓷器等礼物以外,赤焰还给这位皇帝陛下带去了一个诱人的建议。
“尊敬的陛下,我知道印度是块富庶而又充满善良的土地。佛陀和锡克都在宣扬着他们的哲学。只是您的帝国依旧受到外邦的觊觎。我听说,北方的杜兰尼正准备入侵旁遮普和木斯坦。这两个地区对于帝国的富庶是有巨大意义的,您恐怕不能失去它们。”
然而艾哈默德却只能苦笑一声。
“可是我做不到啊。尊敬的使者可能有所不知。我的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从来自波斯暴君纳迪尔沙攻破德里之后,那些地方上的诸侯就已经不把皇室放在眼里了。”
赤焰当然知道,如今的印度省份都在尝试脱离皇帝的掌控,而且大部分都是成功的。
他们正在努力拉拢关系的孟加拉就是其中之一。
那里的纳瓦卜阿里瓦迪汗正在盛情的接待蓝土他们。而双方的合作范围之广,已经牵扯到包括军事外交在内的诸多关键领域。这本是皇帝才能够决断的事情——但在1740年以后,东孟加拉地区就已经事实的独立了,而且相应的权利也很有可能由纳瓦卜的家族继承,而不是皇帝重新任命。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从中闻到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味道。
但造成这种局面的,恐怕远不止是来自波斯的暴君纳迪尔沙,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717年的时候,帝国皇帝就已经下令,免除了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地区的关税。这并不是他们向殖民者妥协的第一步,当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步。
割肉饲虎,当然只能引来更多的贪婪。
说不定,纳迪尔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南下入侵印度的。
这位波斯暴君崛起于呼罗珊地区,离印度至少还隔着一个阿富汗,而且他最初专注的也是统一波斯的战争,不过西线的奥斯曼,西北方向的高加索地区,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开销。
许多人都认为他入侵印度的做法,只是为了筹集军费而已。
洗劫德里的行动也确实带给他巨大的收获,其中甚至包括印度的传国之宝,巨型钻石“光之山”。
但暴君的收获就算暂时封后,他也逃不过命运的枷锁。
既然被称为暴君,他就逃不过手下的背叛,1747年6月19日,200多年前因为萨非王朝的崛起而兴盛起来的红头军,因为恐惧于这位连亲儿子的眼睛都能刺瞎的国王要处决他们的想法,发动叛乱并杀死了他。
当时,这个群因为追随他而逐渐兴盛起来的军事贵族,确实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因此纳迪尔沙不断的扶持他曾经的敌人,后来被他征服的阿富汗人,以图达到制衡的效果。
然而在他死后,已经形成气候的阿富汗人,也从他的帝国脱离出去。他们的首领,艾哈迈德-杜兰尼从此建立起了属于他的杜兰尼王朝。
由于曾经追随过后来被评价为“伊朗拿破仑”的纳迪尔沙,杜兰尼的军事实力也有所精进。
由于没有把握去挑战他的老同事们,所以他选择追随老上司的遗迹,南下入侵印度,并将阿富汗的领土扩张至史上最大。
诚如赤焰所说的那样,旁遮普和木斯坦是他在1751年的成果。
但这样的进展,也恰恰为海宁创造了条件。
听到皇帝艾哈默德哭诉帝国的风雨飘摇,赤焰毫不犹豫的执行了海宁的计划。
“尊贵的陛下,我们也听说了您的一些难处,而且同样对这些乱臣贼子,和境外的那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充满鄙夷和仇恨。因此,我在此代表我的主公向您宣誓,如果你能给予我们海得拉巴和迈索尔的纳瓦卜头衔,我们将采取手段,遏制杜兰尼的南下侵略。”
赤焰并没有提到海宁的名字,因此这位莫卧儿皇帝还以为他说的是乾隆。
以清朝的复印辽阔和富庶,确实可以帮助他挡住杜兰尼的进攻。而且那两个土邦的纳瓦卜,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帝国的掌控,但事实上已经听调不听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