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正在偷窥的小姑娘(1 / 2)

加入书签

孟族军队不但拥有数百头战象,还拥有欧洲人贩卖给他们的火器,同时军队当中也不乏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军事教官。

东吁王朝当然也在借助欧洲人的力量,只不过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加昂贵。

说起来,他们之所以同意了海宁的漫天要价,不惜用半壁江山来换取他的支持,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欧洲人面前的大出血。

他们将这种习惯移植到了海宁这里,寄希望于在这里得到比欧洲人更加强大的支持。

虽然不清楚他们是从哪里完成了海宁和欧洲列强的实力对比,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这个判断并没有问题。

在孟族军队接近阿瓦的时候,海宁派出了一支50多人的精锐小队,在东吁王朝召集的民夫和士兵的帮助之下,他们在一处密林边缘设伏,凭借火炮威力的优势,迅猛的打退了敌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

这件事情发生在炎热多雨的7月,海宁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场不可复制的胜利。

因此他坚持等到旱季到来之后,再向对方控制的地区前进。

白山等人坚决的支持了首领的决定。

东吁王朝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可能张扬的宣传着他胜利,并声称海宁用来自天朝上国的武器,创造了比欧洲人更有说服力的战果。

这当然会得罪一些来自欧洲的军事人员,但也有一些人客观地认识到了差距,在现场观摩了这一战的英国人史密斯,就向他的政府写信说:“他们的火炮不但拥有支架,而且可以在地面上牢固固定。他们的炮弹拥有更大的直径,更远的射程,据说还有更高的精准度。根据目视观察。他们放出的每一炮,都精准地落在了人堆里,而且把敌人站着人仰马翻。战役结束的时候,敌人的尸体零零碎碎的铺满了战场,就连大象的尸骸也比比皆是。我们认为,他们很可能没有说谎。”

相关的情报也被其他的欧洲人传了回去,在加尔各答的英国人,在迈索尔的法国人都在这期间收到了相关的情报。

前者感到了巨大的震惊,而后者,还没来得及感到震惊,就不得不面对英国人的反扑了。

之前我们提到,都不列斯煽动海得拉巴土邦主成功得到了迈索尔的纳瓦卜之位,这导致英国人的势力被极大压缩,不但只剩下马德拉斯和圣戴维堡这两个要塞,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法国人夺取了整个印度南部的贸易权。

更可气的是,法国人至此还不准备放过英国佬。

夏天的时候,法印联军约8000人南下围攻特里奇诺普里,试图消灭英国在印度土邦中的支持者彻底孤立英国。

英国面临被逐出印度的危险。8月20日圣戴维堡的英军指挥斯金格-劳伦斯派出1600人解围,而克来武就在军中。

可是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就算是克莱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曾经向长官劳伦斯建议与环球集团合作,但环球集团坚称,不会为参战双方全都提供服务,而他们已经与法国人有约在先,除非对方给出三倍以上的报价,否则他们不会背叛既有的雇主。

克莱武还是第一次听说雇佣兵有这样的准则。在海宁的手下却强调说,这是他们从欧洲学习来的。

克莱武原本还想说些别的,比如他就是个欧洲人,可以教他们一套崭新的行为准则,不过对方立刻摆出了一副只认钱不认法则的姿态。

克莱武没有办法,这才在8月份踏上了希望渺茫的解围之路。

同样感觉希望渺茫的,还有一位来自桂家人的使者。

比起海宁模棱两可的血缘论,这位仁兄才确实是当年永历皇帝的追随者之后代。

而他此行的目的,正是因为孟族那边的一些人打听到了海宁的来历,因此特地请人去劝说桂家人的首领宫里雁,让他以血缘为依托,说服海宁放弃帮助东吁王朝。

宫里雁在早几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海宁的名号了。他的来历也一并传入了为家人高层的耳中,但他们无论怎样打听,都没有在内部找到任何自称与海宁有亲戚关系的人物。

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到,海宁所说的血缘,指的是华夏血脉,而并不是什么亲戚关系。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考虑到宫里雁也在缅北活动,而且与掸邦各头人的关系非常不错,海宁决定接见他的使者,期间自然也解释了此中情由。

不过,他没有同意宫里雁的建议,甚至还反过去提醒对方说,如今孟族人虽然和你一起对抗东吁王朝,但在东吁王朝瓦解之后,必然要和你决一雌雄,因此坐看他们双方的成败才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了解宫里雁在缅北的活动,海宁还专门从阿豪姆王国启程返回茂隆银厂。

宫里雁认为海宁说的非常有道理,其行为也是颇有诚意的。

同时他也很想了解一下海宁的火炮,海宁也愿意向他销售一些铁器、瓷器和玻璃以及纺织物之类的商品。一来二去之间,双方就这么熟络起来。

于是有一天,宫里雁竟突然出现在了海宁的地盘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