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海宁:彼得所述既为我的命令(1 / 2)

加入书签

彼得知道海宁的目的,也知道这是他得到更多认可的机会。

所以他立刻认真的思考起来。

拉祖莫夫斯基就看到,这个向来玩世不恭的家伙,竟然以罕见的专注观察起面前的地图来。

在这张地图上,海宁的领地用红色显示,迈索尔土邦则只有红色的条纹,显然,这只意味着表面上的同属,而非实际上的控制。

而在这块地皮的东边,还有一块绿色的区域,那是一个叫做马拉塔联盟的组织。

它的面积已经非常庞大,甚至占据了莫卧儿帝国的半壁江山。

拉祖莫夫斯基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蒙古人建立起来的强大帝国,竟然又沦落到被国中之国蚕食的地步了。

看来,他们也要向金帐汗国一样土崩瓦解了。

那么这个像莫斯科大公国一样的马拉塔联盟,一定不是一个好对付的……

“有了。”

就在拉祖莫夫斯基胡思乱想的时候,彼得那边却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我们可以派人去收买马拉塔联盟的将军,让他们给迈索尔土邦施加威胁。这样,那群不知礼数的家伙,就会想起谁是他们的宗主国了。虽然是在利用我们,但短时间内,他们至少不会明目张胆的背叛我们了。”

他这个决策实际上还没有说出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海宁刚刚在印度站稳脚跟,并不适合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维持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才是最为紧迫的。

显然,这个前提分析已经在彼得的脑子里迅速的运转而过,因此他都没有拿出来多讲。

而他提出的这个方案也是非常完美的外交手段。

合纵连横本来就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手法。

因此海宁立刻命令:“大公的想法就是我的命令,我需要他刚才所说的那番话,在两分钟之内出现在印度的指挥官面前。”

外面立刻有人应了一声,显然是有人去办了。

反倒是彼得和拉祖莫夫斯基有些吃惊,这里距离印度何止千里之遥。就连海宁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从那边赶过来的。那他为什么还觉得,自己的命令可以在两分钟之内传达到印度呢?

或许是猜到了彼得和拉祖莫夫斯基的疑惑,海宁主动解释说:“我们拥有一种神奇的消息传递渠道。你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无线电报网络。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这一网络当中得知了另一情报,英国国王乔治二世许诺给我的马里兰,好像要飞走了。”

对于彼得来说,马里兰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地方。因此他没有轻易发言,以免有失稳重。

海宁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因此给他介绍了马里兰的大致情况。

这是一块位于切萨皮克湾附近的殖民地。而这个海湾可以发展成重要的造船中心。

听见造船这两个字,延续了彼得一世志向的彼得,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但海宁的介绍还没完。

由于英国本土对烟草的依赖,产于弗吉尼亚的烟草成为了他们重要的供给来源。而这一运输过程不可能离得开船只。

马里兰位于弗吉尼亚的东北方向,切断了特拉华与内地几块殖民地的联系,割断了了纽约与华盛顿之间的通路,像这样一块战略意义重大的地方,无论是海宁还是乔治二世,都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甚至,如果可以的话,路易十五也是不愿意放弃的,只不过法国殖民地距离这里还有段路程。

路程更远的,还有西班牙殖民地和葡萄牙殖民地。这种局面,让刚才还在印度奏效过的合纵连横有失效的风险。

但彼得很快就转换了思路。

从地图上来看,美洲殖民地是实在是太过辽阔,但欧洲就显得紧凑许多了。

如果说马里兰是英属北美的核心,那么不列颠岛就是核心当中的核心,甚至是本质当中的本质。

一条英吉利海峡是不可能阻挡法国人的脚步的,征服者威廉早就已经深刻的证明过这一点。

保证本土不受侵扰的想法,或许在原本的青年战争当中还能做到,但在彼得的构画当中,已经是件不现实的事情了。

他甚至策划了一个包括瑞典、丹麦、挪威在内的北方同盟。

“1700年爆发的大北方战争结束以后,瑞典人就已经领教了彼得大帝的厉害。如今他们内部有些分裂,礼帽派和便帽派互相争执不休。但在1741年的俄瑞战争失败之后,他们在阿波条约当中,不得不同意弗雷德里克成为瑞典王储。而就在去年,这位王储已经顺利登基。我们和他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的夫人正是他的外甥女。”

海宁倒是没有想到,叶卡捷琳娜竟然是瑞典国王的外甥女——其实彼得也是他的亲戚,只是辈分有些让人晕头转向——他只知道面前的彼得也有继承瑞典王位的权利。在阿波条约当中,因为彼得已经被决定继承沙皇之位,所以,为了弥补他的损失,瑞典方面和女皇都同意由战胜一方的俄国来指定瑞典王储,所以这才有了那位弗雷德里克的好运气。

如此一来,北方同盟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更好的一个基础是,挪威当时属于丹麦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接下来只需要拿下丹麦国王菲特烈五世就可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