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潜移默化(1 / 1)

加入书签

第五十章潜移默化

下午,参加完毕业典礼,朱瞻基回到紫禁城清明宫以后,再三斟酌以后,找到了朱高炽。问道:“老爸,皇爷爷为什么非要小二去南直隶?”

朱高炽语重心长地说道:“一是,二小子锋芒毕露,在京师容易招人构陷,在南直隶可以稍微地避一避风头;二是,小二是你的玩伴、发小、朋友,你爷爷是想要把他留给你用。这小子现在的作为,你爷爷已经是没有办法处置了。不能到了你的手里,对他赏无可赏,提无可提吧?”

朱高炽摇了摇头,说道:“孩儿仔仔细细看了小二写的《国富论》。里面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历朝历代都逃不过200多年的国祚?他指出两个突出问题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就是日益积累、深化的土地兼并下农民的生存危机和朝廷日益庞大、冗余的官僚机器--本就是大地主的官员们的低效、贪腐、无能甚至是推波助澜,加上士绅地主集团的自私自利。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激化是一个国家政权分崩离析根本原因。尤其是汉唐的情况。小二的想法就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工业化和推进钢铁、机械、纺织等生产的工业化进程抑制土地兼并,避免主要矛盾的激化。

另外,他积极地肯定了唐宋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唐朝,万国来朝,气度恢弘。而宋朝的繁荣有一半的原因是贸易的兴盛。

他强调--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出路,商业是途径。所以,必须开放对外贸易。

太祖确立的对外政策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特征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商民自由贸易。洪武三年(1370)“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49)。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139)。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大明律》)。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于洪武十九年(1386)废昌国县,二十年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岛)的居民徙迁内陆。太祖“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明太祖实录》卷159)。“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明大祖实录》卷231)。“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谈迁:《国榷》卷12)。昌国县“民常从倭为寇”(《明太祖实录》卷183)。

皇爷爷开始对外开放。郑和下西洋,建立南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秩序,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今诸藩国,愿入中国者听。

对东北、西北也应该开通陆路贸易。用经济手段,改变女真、鞑靼、瓦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内附、融合。不战而屈人之兵。再进一步实现汉化。

孩儿想跟小二去南直隶,看看他的农业生产工业化,去看看他的对外贸易。”朱瞻啰里啰嗦、基转弯抹角,终于露出了马脚。

与此同时,卫忠勤和朱荣求见了朱棣--要求孟歆参加情报班的培训和后续的实训演练。

当天晚上,张辅拉着仇向天喝酒--透露出想要延请老爷子回五军都督府继续当枪棒教头的意思。陪酒的仇英提出了想当特种兵的想法。张辅详细询问缘由以后,开始向朱棣要人。

https://www.xddxs.co/read/50001/2888915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