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竭尽全力(1 / 1)

加入书签

第九十九章竭尽全力

朱瞻基听得懵懵懂懂,问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摊丁入亩呢?”

孟歆说道:“一条鞭法是能够一只豪强、士绅的土地兼并,但是没有真正地制止这种巧取豪夺。只有把税收直接和土地挂钩--土地越多,缴税就越多--摊丁入亩。豪强、士绅才能真正地控制自己对侵吞土地的贪婪。当然,还必须有配套的措施。”

朱瞻基吃完了驴肉火烧,又抿了一口红酒,说道:“说说,我倒是有一点明白了--尽量保护农民自耕的土地,这个国家才能够安定。”

孟歆对他竖起谷歌大拇指,说道:“聪明。洪武帝做的科举制改革--让秀才、举人成了终身制,最让人恼火的是--还免了他们的徭役赋税。这样一来,他们名下的土地就不要交税了。所以,大量的农民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没有办法缴足田税,就会找到士绅投献--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免赋役。

殿下,洪武帝体恤读书人是让人称道,但是免除秀才、举人、进士的徭役赋税不是办法。如果,士绅名下投献的农民、土地越来越多,国家还怎么正常征税?

殿下,有一个办法制止投献--就是对秀才、举人、进士等士绅的优待换一个办法--从免除徭役赋税,变成发放补贴--按照一家五口的标准,给他们发放最低生活补贴,保障读书人能够生活、学习即可。”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对呀,让这些个穷酸一朝及第,就一辈子受用,举人这样的功名还能够--后补做官--国家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免了他们的赋税徭役,他们还要偷偷摸摸地接受投献--损公肥私,变相地侵吞国家税收,该。”

孟歆说道:“我唠唠叨叨地说了这么一大堆,就是想让你说服皇爷爷。我跟他说的所有权、使用权分离--所有权是国家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士绅、你们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就是为了国家能够名正言顺地对所有的土地进行征税--摊丁入亩--不管是士绅,还是农民--进而牢牢地控制土地兼并。”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这一下子,你可是得罪了全天下的士绅啊!有一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

孟歆笑了笑,说道:“长春,自打我成立大明皇家百信农厂以来,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我还有什么退路--舍得一身剐,换大明百姓一个公道、一个朗朗乾坤,死而后已罢了。”

朱瞻基看了看孟歆,说道:“二子,还不至于。皇爷爷让你去上海,不是对你的贬斥,反而是对你的重视--敲打、敲打而已。”

朱瞻基顿了顿,环顾四周,说道:“皇爷爷给了我一道手谕,到了上海,我就会化名祖旭,到上海县衙报道,就任上海县的知县,配合你的大明皇家百信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组建。这是皇爷爷的意思。你懂的。”

孟歆想到:朱棣号称残暴,一生倔强。从燕王到明成祖,有野心、也有无奈;杀伐果断,是对敌人、对仇家。杀方孝孺--臭名昭著--但是,那是杀一儆百,消灭敌对的政治势力;设立锦衣卫、东厂,大搞特务政治,难道有错吗?都察院的御史们倒是可以风言奏事,但是那些个文人有几个没有结党营私?锦衣卫、东厂名声臭是因为他们混淆了监督权和执法权。更多的是大明人对太监的歧视。自己要不要跟卫忠勤提个醒--只要监督权,不要执法权;执法有大理寺、督察院、刑部,不插手就不会动辄得咎。

至于说道朱棣利用纪纲,铲除异己。

又有谁做了皇帝还能容忍你吆五喝六?比起建文帝的信奉腐儒,推行仁政。孟歆更推崇能够五次北伐蒙元、南面收复安南(云南、广西一带)的明成祖朱棣。

至于--众说纷纭、备受诟病的瓜蔓抄---即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之手段,因残酷诛戮,妄引株连,如瓜蔓之伸延,故名。初因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初见“诛十族”于祝枝山《野记》,一般认为非正史),谪戍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

?设立内阁--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并让朱允熥、朱允熞就藩,但当年就将二人召到燕京,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只留朱允给朱标奉祀。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周、岷、代、辽诸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罢了。

而且朱棣在经济上,还是建树颇丰的吗。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朱棣还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1405年,全国税粮31133993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最值得称道的是: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而且,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朱棣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还有不能不提到的--中国人最自豪的郑和七次下西洋。

孟歆还是觉得--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但是,皇权的争夺从来都是--你死我活。

不过吗,眼下要紧的是......

孟歆看了看朱瞻基,说道:“殿下,二子求你了--务必促成--皇帝陛下实施--摊丁入亩。不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殿下一定要竭尽全力。”

https://www.xddxs.co/read/50001/2888920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