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烽火连三月(1 / 1)

加入书签

七星八卦剑阵是按八卦的方位而设,又暗合七星变化。临敌时主阵之人站在乾位上,依次,辅阵之人站定坤位。其余众人按照方位依次立坎位,守震位,把离位,护兑位,防巽位,留出艮位让人进出。七人功力相差无几,声息相通,心心相印,纵横合击,彼此呼应,力道的发挥超出了七个人连合总力之上。遗憾的是,它遇上了我的伪超级必杀技——日月乾坤印也只得惨淡收场。

天罡北斗阵按北头星座的方位,七人盘膝而坐。其中四人分别位当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魁,另外三人当玉衡、开阳、瑶光、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人承当。斗柄中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一个承当。

天罡北斗阵乃最上乘的玄门功夫,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功力,威不可当。若是陷入天罡北斗阵,除非将七人中打倒一人,否则决然无法逃出。阵中七人以静制动,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牢牢将敌人困于阵中。但是若深谙此阵奥妙抢占北极星位,便能以主驱奴制得北斗阵缚手缚脚,不得自由施展。

后来这一阵法成为集体御敌的法宝,可单由七人布阵,也可由九十八人布阵。每七人一组布成十四个天罡北斗阵,和每七个北斗阵又布成一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更是威力无穷。面对此阵,我便是近乎无耻地抢占了北极星位,使出超级必杀技——“黑白森林(渡红尘+炼幽冥)”才破阵而出……

北斗七星阵、五行阵、五方剑阵、五鬼阴风剑阵、六合阵、少林罗汉阵、正反四象阵、四象阵法、四绝剑阵、共死刀阵、鬼脸大阵、恒山剑阵、真武七截阵都被我一一破解,大战过后我挥刀取出正在疗伤的仙人期金线血蛙王的一滴心头精血就快速逃遁时,不禁暗自庆幸幸好他在疗伤=否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当成功救醒梦儿后,发现她居然也变成了一个和我一样的十二劫散仙后期的高手,因祸得福!不过,既然已经成功救活了第二梦,那么我的计划也到时候提上日程了,我和游历回来的众人简单商议了一下后,敲定了所有的细节后暗中知会了一下清风明月阁,确定了具体的行动的时间之后,便安定了下来专心修炼着……

第二日清晨,朝阳初起,在高耸的山峦之上,一个一身武士装扮的俊杰迎着朝阳,双脚呈罗汉七星迅疾如飞地连走丁丁,犹如一条椽要硬开弓的那样摆起架势,如同架梁炮和僧敲钟一样舞动了起来。时而出拳轻灵如巧纫针,时而拳重胜披身锤,动作灵活多变。

只见他拗弯肘,劈柴势,僧推门,金勾挂,扫荡腿,踢球势,鸳鸯腿,鹰掐嗉,挎篮势,扭缠丝,降龙手,僧缚虎,从第一式“浑元一气”到最后一式“寒离独步”式式到位,招招十足。打拳的同时口中朗朗地吟唱道:“罗汉七星,步走丁丁。左搬右冲快如风,左右流星奔当胸。上不架,低不拦,中心捶,变八卦,两手不离怀,神鬼不敢来。拳眼腰脚练四星,脚步丁丁要进身。头要正,势要稳,摔发松肩莫因循。罗汉神打世间无,招疾如电快如风,倒翻风火回身腿,偷步倒踢显奇功。摇身晃膀似蛇行,鬼头探脑见虚盈,流行轻快如走冰,两脚出入如坐骑。马上马下,便是肩肘腕胯膝;两脚出入如坐骑,两脚轻快如走冰。”如果是一个得道高僧听见后肯定会大惊,因为此乃罗汉拳的精髓所在——罗汉神打歌诀。要知道天林罗汉神打是技击精粹,包括明八打、暗八打、外八锤、内八锤、外八腿、内八腿、回身腿,以及倒翻火轮8个部分,这不是一般武僧所能习得的功夫!

浑元一气、仙掌推云、三盘落地、两手擎天、拈花托叶、瞻前顾后、仙猿摘果、偷天换日、灵猕护脑、推窗寻月、敛爪藏锋、猛虎扑食、风拨水、倒海排山、插云、黑虎攒心、独贯三台、寒离独步被那个少年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地打了一遍。随着他的朗诵声越来越高亢,他武到极兴之时,时而步法如神,上、落、进、退、偷、扭、闪、摆极尽灵巧之能事。时而出腿如鞭,蹬腿、踹腿、闸脚、前搪腿、后搪腿,腿出风声如雷。有的时候出拳如电,冲、弹、啄、劈、扫、掟、勾、圈,深得快、狠、准之要义,即使是习此拳多年的高手也自叹弗如。

罗汉拳乃五大名拳之一,是拳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武者,武功也,为功夫,是体;术者,拳术也,为技术,是用。两者不可分,武与术是相合而言,武则有术,功以拳显。天禅宗罗汉拳讲究拳禅一体,功夫与技术相结合,有养身与技击双重作用。度心为善,禅也;禁人为恶,拳也。这也正是罗汉拳最大特点:强身立命,禅心悟性。

罗汉拳的武与术,是在练习桩架、修脉、行气、运劲、发力、念力、灵力、法力、神通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以意领神,无人当有人,反复操练,规矩认真地练,再结合三乘九次第功夫要领,反复练习,久之必得其术。一旦真功练到手,罗汉拳技击之术也就有了,整个过程是“脱胎换骨,易筋洗髓,出神入化”三乘功夫九种次第。因此一定要按罗汉拳之本来面目与步骤练习,否则难得罗汉拳之真谛。此人如此认认真真地按照招工严谨地习练,显然是一个拳术高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