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王成(1 / 2)

加入书签

王成

王成,是平原县人,祖上当过官,曾经还是有些产业的。只可惜这位懒惰成性,逐渐的就把祖上的那些产业败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只剩下几间破草房,家具都没有,炕上铺的也有破草席。两口子经常没事就吵架。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村外有一处园林,原本是周家的。后来周家也败落了,墙倒屋塌,只剩下一个凉亭。这里是个乘凉的好地方,晚上屋内炎热无法入睡的时候,村里有不少人会来这里住宿过夜。

这天王成也来这睡觉,天亮之后,旁人都起来回家去了,这小子还在睡。一直到日上三竿,太阳热得他睡不着了才爬起来,磨磨蹭蹭的往家走。忽然看见路边的草丛里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赶忙过去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个金钗,上面还刻着一行小字:“仪宾府造。”王成一看,这不是我家的东西么?原来王成的祖父正是衡恭王府的仪宾,也就是王爷的女婿。家里有很多物件都刻着这行小字。于是他就站在原地拿着这个钗子寻思着该怎么办。正在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个老太太,似乎在找什么东西,嘴里还嘟囔着:“我的金钗呢?刚刚就是从这里走的呀,掉到那里去了?”王成一听,原来是来找金钗的。

这王成,虽然很穷,但是为人正直,从不贪便宜,于是就把金钗递过去说:“这位婆婆可是在寻找此物?”

老太太一看,果然是自己的金钗,很高兴:“正是正是!谢谢你啊,这位后生真是个好人啊!这玩意其实也不值几个钱,只不是因为是先夫的遗物,所以若是丢了会很可惜的。”

王成随口一问:“敢问婆婆先夫姓甚名谁?”

老太太回答:“先夫便是已故的仪宾王柬之。”

王成一听吓了一跳,心想:这位老太太管我祖父叫先夫,那这就是他老人家的妻子啊,也就是我的祖母。这不对啊,先不说祖母早已亡故,就算是她没死,我也不能连我祖母也不认识吧?这老太太哪里像我的祖母?这可就奇怪了,我得问问:“这位仪宾正是在下的祖父,敢问婆婆是何许人也?为何称呼在下的祖父为先夫呢?”

老太太一听这话也是吓了一跳,激动地说:“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吗?哎呀这可太好了。实不相瞒,我其实不是人,而是狐仙,百年前便与你祖父相好。你祖父死了之后,我便隐居起来,专心修炼。谁曾想今日路过此地丢了金钗,恰好又让你给捡到了。这么巧的事,莫非是天意不成?”

王成也曾听家里人说过自己的祖父曾跟一位狐仙有过什么瓜葛,所以也就相信了这个老太太的话。于是便邀请她到家里坐坐,老太太也不客气,便跟他回家了。

到家之后,王成叫妻子出来拜见祖母。老太太一看这位孙媳妇衣服破破烂烂,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感叹道:“堂堂王柬之的孙子,怎么就穷到这一贫如洗的地步了?”又来到厨房转了一圈,问道:“你们穷成这个样子,靠什么维持生计?”王成的妻子再也绷不住了,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逮着老太太一个劲的诉苦。说当初自己嫁过来的时候,也是看他是个名门望族之后,虽说已经有点败落,但总归还是有些家业的。没曾想自己这相公是倒了油瓶不扶——懒到家了,也不去找工作挣钱。自己一个妇道人家,也不好去抛头露面,只能是守着那一点点家业勉强度日。可是只有出项没有进项,那日子能过几天?卖的卖、当的当,逐渐地就沦落到这个地步了,现如今穷的都没米下锅了。

老太太听完叹了一口气,把金钗交递到她手里,说道:“闺女别哭了,你拿着这个,当点钱去买点米面的先吃着。我出去转转,三天之后我再回来。”

王成挽留她,说道:“祖母年事已高,还要去往何处?不如就在我这住下好了,让我俩来伺候您便是。”

老太太说道:“你连自己的媳妇都养不活了,还让我住下?你这里没吃没喝的我在这干啥啊?整天仰着头看天花板玩么?”说罢就走了。

两口子送老太太出了门,回转屋内,他妻子问道:“你从哪捡了这么个老太太?还叫他祖母。不过她人还倒是不错,这个金钗当了够咱们吃几天饱饭了”

王成便把事情缘由讲了一遍,妻子听完有些害怕:“狐仙,她不会吃人吧?”

王成笑了:“贤妻这是那里话来?她若是吃人,刚刚便把咱两个吃掉了,还赠我们金钗作甚?她若转天真是回来,你我还应将她切切实实的当做祖母侍奉才好。”妻子点头称是。

三日之后,老太太果然回来了,带来了自己的家当,看来是准备在这里常住了。

她还拿来了一些钱财,让王成去买米买面。当晚与王成妻子睡在小床上,妻子一开始还有些害怕,但是看她也挺和蔼的,也就慢慢的放下心了。

第二天,一家三口吃完早饭,坐那闲聊。老太太跟王成说:“孙儿啊,你别再这么懒了,胡乱的做点小买卖,挣点小钱也好养家糊口,这样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计啊。”

王成说:“祖母教训的是,只是我也没有本钱啊。”

老太太说:“当年我跟你祖父在一起的时候,家大业大,绫罗绸缎、金银宝石的我是想要多少要多少。只是那时我自认是世外之人,不需要这些俗物,所以也没有留下多少。现在也就还剩下点当年的脂粉钱,大概有四十两银子。(以现在的银价来算,大约也就是五六千块人民币吧。当然这只是粗略计算,如果换算成购买力的话,还会值钱的多。)我留着也没用。你拿去批发些葛布,尽快拿到京城去卖掉,一定能够挣一些。”

王成很听话,拿着钱就去买了五十多匹葛布就回来了。老太太也挺高兴,这孙儿虽然懒,但还算孝顺。让他立马收拾行装,即刻上路,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加紧赶路别偷懒,越快越好,中途莫要停歇,最多六七天光景定要到达。若是去晚了,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王成答应下来,雇了一辆车,装好货就出发了。头两天还不错,结果走到半路下雨了,货物倒是没啥事,毕竟油布盖的好好的淋不到。人可就不行了,出门没有带蓑衣,衣服鞋子都湿透了。这王成可是个大懒蛋,又是官宦子弟,哪吃过这样的苦。急忙找了个客店暂时住下想避避雨再走。这雨下了是整整一夜,天亮才停。出门一看,道路泥泞,往来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在路上走着,满鞋都是泥巴。一看这情形,王成决定再等等。结果一过中午,雨又下了起来。只好再住一夜,到了第三天等路面干一些了,才又重新上路。

来到京城近郊的时候,听说葛布价格飞涨,心中暗喜:这次肯定能大赚一笔了。等到进了京城,住进了客店,正卸货的时候,客店老板在旁看着叹息摇头道:“哎呀,这布是不错,可惜来晚了一步啊。”

王成一听,心中一凉,忙问:“这位大哥为何口出此言?”

老板说道:“你是不知道啊。你是从南边过来的吧?葛布产地多在南边,而这条路又是刚刚修通的,所以来京贩卖葛布的并不多。前阵子恰巧贝勒府有点事情,需要大量的葛布。物以稀为贵麽,这葛布的价格一下子就涨上去了,最高的时候比平时三倍还多。可就在前天,贝勒府刚刚采购齐了,这之后的价格就回到正常行情了,那些晚到的商人都是失望至极啊。”

王成听到这里,郁闷坏了,心想要是忍着就在那雨天赶路,早两天来到该多好啊。后悔归后悔,生意也还得做,布压在手里也不能当钱花啊。可是现在这样的市价他又不舍得出手,决定再等等看。结果越等葛布来的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低,王成也越来越不愿卖。就这么过了十来天,店东家都看不下去了,过来劝他:“我说这位老弟啊,你就别再等了,现在这行情你还看不出来吗?这价格是一天少的一天了,你不如现在赶紧出手,还能亏得少点。钱到了手,做点别的买卖,再挣回来便是。你就这么等下去,怕到最后怕是连回家的路费都卖不够了。”其实这位还是怕王成亏太多,最后连自己的店钱都拿不出吧。

王成一听,也是这么个道理,只好便宜出手。最后一算,还不赖,只不过亏了十几辆银子而已,比预计的还强一点。王成收好银子,回到客店休息,心中也还是郁闷,倒在床上就昏昏睡去了。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人倒起霉来喝凉水都塞牙,这位王成便是如此。就在此夜,屋里进了贼人,卖布的那点银子也被全偷走了。这旅馆治安不行啊,有同住的旅客就给他出主意,让他去官府把店东家给告一状,毕竟是在他的店里丢的东西,按理说他也得负责嘛。但是王成这人比较实在,说道:“这是我的命不好,时运不济而已,何必去怪人家店东家呢。”结果这话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店东家耳朵里。店东家很是感动,拿出来五两银子给了他,劝他当做盘缠回家得了。但是王成觉得此一行主要是没有听祖母的话才导致了这般下场,心中很是愧疚,没脸回去见老太太。可是在这待着呢,没有收入,只能是坐吃山空,也不是长久之计。犹犹豫豫,进退两难。

又过两天,王成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该怎么办,心中郁闷,就来到街上闲逛散心。看到前面路边围着一群人,还不时地哄闹叫好。心中奇怪,挤过去观瞧。发现人群中有一个围栏,两只小鸟一般的动物在其中打斗。几个回合下来,一只败北,就见一人垂头丧气的从怀中掏出千余文钱交给另一人。王成便问旁边的人:“敢问这位哥哥,这是在干什么呢?”

那人回答他:“这是斗鹌鹑呢。”

“那那人为何掏钱?”

“这位小哥是外地的吧?这个是要下注的,输了的自然要掏钱。”

“哦,多谢哥哥指点。”王成似有所悟。摸摸口袋还剩有几两银子,估计应该够买几只鹌鹑的。就是不知道这买卖怎么样,于是就回来客店,找到店东家商议:“哥哥,我刚才在街市上见到有人在斗鹌鹑,我这还有个几两银子,不知道若是做这个生意能不能有赚头呢?”

店东家听完,很是支持他,说道:“现在京城的权贵都喜欢玩这个,我觉得这是个好生意。你只管去买便是,有多少钱就投多少钱,肯定是稳赚不赔。这买卖你放心做,我这住宿费伙食费的先都给你免了,让你白吃白住便是,将来你若挣了钱就还给我,亏了就算了。”这店东家估计也是看王成实在,把他当个朋友了,才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王成听罢,千恩万谢。随即便去往集市买了好多鹌鹑回来,足足有两大笼。店主人看了也很高兴,预祝他早日卖光,挣些大钱。谁曾想王成这背运还没结束,当晚下了一夜的大雨,到了第二天都没停。路上水流成河,集市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只能是等到雨停再去售卖吧,结果这雨一下好几天。鹌鹑开始一个个的死去,王成心里是又急又怕又无奈。急的是这雨不停,无处去售卖;怕的是鹌鹑越死越多,要是死光了,又是血本无归;无奈的是自己还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是干等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