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温大师的要求(1 / 2)

加入书签

第九十一章温大师的要求

经此变故,恭大师终于脱离凡尘,修为再精进一层,值得可喜可贺。而段小三却无缘无故得到了一个“大师”名号,却始终有些不安。“大师”的名号比王玄策的“方杖”名声更响,权威更盛。

温大师说道:“既然特使大人和护卫都已接受封号,就此而别,不作多言。你们回吧。”

王玄策说道:“所谓‘无功不受禄’,我们平白无故接受了封号,恐怕于情不合。温大师有什么事,还请交待一二。”

“做与不做,皆凭天意,愿与不愿,皆在你心。我佛不会强求。”

“为佛之事,皆是我愿。大师就请不要多虑。”王玄策又瞥了段小三一眼,眼神中含了一些无奈。

段小三知道王玄策看他这一眼的意思。王玄策是怪他行事太鲁莽,结果侵占了恭大师的修行宝地,抢了“大师”封号。他心中也是郁闷,这能怪他吗?如果不是恭大师追着他打,他会跑进那个破洞吗?况且,这破“大师”的名号,又有什么好呢?

这要怪起来,还得怪那个多嘴的李真珍。对,就是那个罪魁祸首李真珍。段小三将怨恨的目光向李真珍投射过去。

李真珍似乎也明白段小三的意思,嘿嘿一笑,双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

段小三无奈,只得竖起耳朵,听温大师如何说。

温大师说道:“既是如此,还请俭大师细说。”

俭大师说道:“其实事情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劳烦方杖和大师回大唐之后,向唐王建议弘扬佛法,广建佛寺,大识佛缘。”

“就这么简单?”段小三和王玄策同时愣住。

俭大师又接着说道:“众所周知,天竺国有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三教三足鼎立,其中又以婆罗门教势力最盛。天竺国为佛教开源起教之地,自孔雀王以来几百年间,发展之势势不可挡,佛教教徒遍布天竺国每个角落,尤以东部那烂陀,西部键陀罗为最。倡导众生平等,弘扬真、美、善之法,皆是佛祖立教之本,深受广大贫苦众生的欢迎。但也正因为如此,与摩天所称的种姓不平之意,起了根本冲突。婆罗门祭司、佛祖高足,在那烂陀不知争辩多少回,每次皆因低层人群的支持,而使婆罗门祭司大失颜面、铩羽而归。”

俭大师所说的这些,其实段小三等人都十分清楚。而这次阿罗那顺率金甲军,突袭钵罗耶伽,火烧香提寺,恐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卡塔帕大师的挑唆。卡塔帕大师正是婆罗门教地位最高的大祭司。

俭大师说峰一转,又接着说道:“如今的大唐,与几百年前的孔雀王时期非常之像。大唐王政治开明,励精图治,又乐善好施,崇尚佛学,已逐渐呈现百年盛世之态。且,大唐自古往今的文化追求,亦是儒学。儒学之本,在于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八字德目,与佛祖倡导的四谛说、八正道、十二因缘不谋而合。因而,作为佛祖的弟子,自然希望看到佛像在大唐国土上俯拾皆是,佛法在大唐子民中广泛传诵。”

原来如此。段小三总算听明白了几位长老的用意。说得通俗一点,佛教在天竺国倍受压迫,需要腾笼换鸟,换个地方再发展。

边上的让大师又补充道:“等到时机成熟,或许可以再建一个大唐那烂陀寺,成为东边大陆的佛学中心。”

王玄策紧皱双眉,说道:“向陛下劝谏弘扬佛法一事,我们必当竭尽全力,在所不辞,只不过,要再建一个那烂陀寺,那……”他有些犹豫不定,毕竟新建一个那烂陀寺,是一个天量级别的大工程,可不是光凭嘴巴说说就成。

俭大师说道:“这个难度自然很大。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更需佛学经典的传承。前几年,大唐玄奘大师就曾不远千里来到那烂陀寺,并带走了一百多部佛经。我希望你们也能像玄奘大师一样,先行带走一部分能够传承下来的佛家经典,回到大唐,为我佛门再发扬广大。”

王玄策一听,眉头皱得更紧,问道:“可是,我们在逃亡途中,不一定能带得了那么多佛家经传。”

俭大师又说道:“其实,在玄奘大师回大唐之时,我们亦有此方面的考虑。现如今,天竺国王对佛教极尽打压,形势越来越紧。所以当今之急,是想先将一部分典藏带到大唐,以免遭受涂炭。”

“哦,原来如此。”王玄策长吁了一口气,“如果是一部分,那自然当竭尽全力,完成大师们的心愿。”如果不耽误他们的行程,能带上一些佛学典藏,大唐陛下也是乐意看到,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段小三也松了一口气。保护特使是他唯一的职责,如果在不影响此任务的前提下,做一些对弘扬佛教的事情,也是可以的,毕竟他还身为佛教的“大师”。

俭大师见王玄策答应,也是欣喜异常,又将此事的注意事项一一交待了一番。王玄策又将一些疑问提出,俭大师、让大师、良大师也作出了解释。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王玄策和段小三等人准备告辞。温大师等四位大师缓缓站了起来,对着段小三等人微微俯身,双手合什。

王玄策一见他们站了起来,惊得有些不知所措。这是修行者对尊重的客人最高礼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