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和滨大谈合作(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张至诚来说,追求魏照涵的难度尤如登天。

如果没有家里的三个妹子,张老板自信将来他和魏女神一定会是神仙眷侣。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眼下首要的事情是合作。

张至诚想要做芯片的闭环产业链,我们来看看生产电子产品的一个简单流程:

砂子-工业硅料-多晶硅-单晶硅棒-晶片-芯片-电子产品。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七个步骤,乍一眼看去,这么简单啊!

砂子到工业硅料这一步是最简单的,咱们的大西疆这玩意多的是,西疆的工业硅料更是占据了大夏超过一半的份额。

硅料到多晶硅然后单晶硅的科技含量就比较高了,当然有工业设备也不算太难,后世咱们国家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单晶硅到晶片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抓瞎,这里面的生产设备和精密机器就得两个***帮忙,否则你自己想玩难度重重,这还不是最大的。

最大的来了,单硅晶片到芯片的这个过程。

首先单晶硅片得加工制作成晶圆,这一步大夏目前搞不定。

其次在晶圆上光刻你所设计好的电路图,这一步最关键的又来了,它就是光刻机。

最后就是测试,这个更复杂,有一系列得软硬件测试来确保你搞出来得芯片是符合要求的,比如使用寿命,功能,对散热的要求等等。

整个流程中现在咱们能自主干的步骤就那么几样,可以攻克的是硅棒到晶片这个步骤,然后再狠一点由晶片到晶圆这个步骤。

当然未来的十几年里这两步都搞定了,唯一搞不定的就是光刻机。

张至诚要做的就是把这两步提前,并且还要搞出光刻机。

滨大综合办公楼,张至诚一行人抵达的时候由蔡光辉领着校长助理前来接待。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接待流程,这次和滨大高层会面走的是内部流程,省去公务函上的很多步骤,而且谈的是合作而不是仅仅前来参观,所以会面的人除了行政级别最高的王洪校长外,只有物理系王明院士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刘海斌教授和陈良院长。

一番闲谈后直接进会议室。

蔡光辉首先开口,“张总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和滨大合作建光源实验室和光学研究所,咱们先听听张总的预期”

“各位领导,我先说说我的目的”

“我想要做半导体和光刻机,想必蔡教授已经把我的意愿转达给了各位领导,夏芯搞败了,原因咱们不说,我想当初被抽调的数百位专家心里肯定有芥蒂,而我的身份又是商人,一个商人想要做这种关乎到国家命脉的关键性领域的东西,几乎没人相信我,不瞒领导们,我现在唯一的帮手是当初怀着一腔热血回国的周学成周教授,其人本身是台鸡电顶级专家,是林大拿技术方面的左膀右臂之一,我和夏为任总达成了共识,夏为的海思并给我,上个月海思的整体搬迁也已经完成,这就是目前我的所有底子”

王洪问:“半导体的产业链很长,张总是要全部自己做?”

“有可能的话全部做,这也是我跟滨大接触的原因,滨大是第一个,将来还有更多的高校,我跟夏芯的方式不同,他们是一锅煮,而我是把链条上的每个环节拆开来,等时机成熟再组合到一起”

搞学术的人比较直,王明问:

“咱们讲实际点,滨大的光学研究在国内可不占优,张总能否给我们一个理由,为何不找别的高校而找我们呢”

王洪气啊,这帮子人真的只能谈研究不能谈别的,你这么一问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嘛?

张至诚笑道:“钱塘大学和夏中科大走在最前列,这我知道,而且大夏最好的光学研究所就在夏中科大这我也知道”

陈良也不理解了,“张总既然知道为何不找他们?”

“首先夏中科大的那个实验室是很多年前建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涉及到顶级光源的成果没多少,更别谈应用到光刻机上的,方向不一致”

刘海斌说:“谈到方向,张总可知滨海现在在建的一个光源项目,就是夏科院和滨海政府合作建的滨海光源实验室,而且滨海的各大高校都有出资”

“刘教授说的是张江那个国家重点工程滨海光源实验室对吧,我了解过,从零四年立项至今,工程进度大概到一半了吧,总投资是12亿大洋”

王洪说:“咱们滨大当初出资1y”

张至诚说:“工程预计建设完毕的时间大概是09年,我等不及,而且这个项目将来我乃至于滨海的各大高校,滨海政府以及夏科院都控制不了方向,毕竟是国家工程,它能有多少科研人员和资金投入到光刻机光源方面是未知数,不瞒各位领导,庐州有我的一个电池实验室,仅仅一个锂电商用化方向,我跟庐州领导谈的是一期投入30y,后面每年投入10y大洋,持续时间是10年,为的就是在续航和安全方面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王洪心动了,“夏诚有这个资金投入?”

“有”

王明对电池有了解,物理化学虽说是两个不同的分支,中间的合作非常多。

“电池这块咱们国家本身就有底子而且很多方面都是国际一流水平,张总的资金投入加上政府的资源整合能搞出国际领先很有可能,可是在光学领域,我不是打击张总,如果出不了光刻机应用这块的成果呢?”

蔡光辉不乐意了,“老王,张总正在谋划美帝的西盟,棋盘大着呢”

张至诚没等王明还想说点什么接话道:“事,有所谓,有所不为,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害怕出不了自己想要的成果就不搞,咱们谈什么发展呢?给夏诚的时间不多,我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和确定的方向,滨大只是第一站,也要起好头”

陈良关注和王明不一样,“西盟是美帝核心类的企业吧,张总有把握吗?”

“陈院长,这是商业上的事,明年的机会很大,即便拿不下我也要用美刀搬空它”

不可否认,真心搞学术的人都有傲气,而且不缺钱的这类人大多求的是名而不是财富。

上午的会面算是确定下来双方的所求和意向,滨大也有自己的野心。

帝都大学和水木大学永恒的大哥和二哥,这三弟却不固定。

好几所大学都说自己是三弟,是真是假综合实力说话。

如果滨大能率先在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这块有所突破,三弟的位置稳了不说也不是没有机会更进一步。

中午是行政招待,王洪有心要和张至诚单独谈谈。

招待结束后,下面的人谈事,例如圈地问题,项目时间问题,人员安排问题,出资问题,建设问题,设备购买问题等等,王洪邀请张至诚去办公室。

“像张总这样的企业家,大夏还真没有几位”

王洪的级别很高,比吕卫华还高,当然你非要把两人比较在一起不妥,总之敬重就对了。

“王校长,我也就是有几个闲钱,我也曾经想过花天酒地的活一辈子算了,真这样总感觉太无聊,我记得我跟夏为任总谈话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这一生总要为理想发发电,即使不成功也为科技的发展做了贡献,人活在世上就是这样,有人为生活,又认为财富,有人为名誉,前两者我都不缺,也别指望我有多大的责任,我只为名,我想这些专家们也是如此,滨大难道就不想更进一步吗?所以咱们都是同一类人,这不就是合作的基础嘛”

王洪没想到张至诚这么直接,都不知道怎么说了,思索了下,“其实咱们滨大在其他方面也有优势的”

“王校长的意思我明白,更进一步的合作嘛,拿滨海光源这个项目来说吧,它是国家工程,建设时间却需要5年,我无法想象如果我这个研究实验室也要这么久,我还有没有信心再往里面投入,我不是怪上面不用心,毕竟只有12y,资金有限,而且国家的精力不可能放在一个项目上,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我不一样,我要做什么只看效率和结果,需要花多少钱只需要给我数字,我觉得可行那么就做,我把半导体的所有节点全扔给滨大,王校长您告诉我这需要多长时间?即便时间在我的设想范围内,王校长您能保证滨大能完成所有节点,而且成果都能符合我的要求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