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支奇兵(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南明历史,发生过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正是唐桂之争。

此时海内陆沉,大明的江山已是残山剩水。

唐桂争立,全力内战,阴谋阳谋,各出奇谋。

内战爆发后,李成栋乘机率兵攻取潮州,惠州,大明的有生力量全部用于内斗,而李成栋如入无人之境,一个回马枪,轻松杀入广州。

最后朱聿鐭虽然战胜了朱由榔,却已被清兵杀入了广州,为李成栋抓获。

十分有意思的是,朱聿鐭在最后关头,竟是很有气节,拒绝饮食,慷慨之极的说:

“哪怕我喝了你一勺的水,有何面目见先人于地下!”

自缢殉国。

明室藩王,有此气节,令人钦佩。

但是格局小了,简直毫无全局观念,对于帝位的执念,竟然胜过了敌患的威胁。

当然朱由榔也没好到哪儿去,赣州失守,朱由榔吓破了胆,置广东全境不顾,逃往广西。听闻朱聿鐭称帝,又立马杀回来,在肇庆称帝……

朱阆对于这段即将发生的历史,十分的头疼。

归根结底,是明代的党朋之争。

朱元璋重文轻武,导致了文人当权,而文人相倾,自古已然。

大明的历代皇帝对于党争却不以为意,甚至利用党争来平衡朝中的不同势力。是以党争在皇帝的默许之下,从未消失。

到熹宗即位,宠信宦官内侍,导致魏忠贤招纳党羽,排除异己,终于形成一股恶势力。

到崇祯即位时,阉党,东林党之争已经向阉党倾斜。

魏忠贤利用厂卫的黑暗力量,大肆捕杀东林党人,朝中大臣当然看不起阉党,所以纷纷加入东林党,招致更大规模的迫害和冤狱。

崇祯帝即位,二话不说就铲除了魏忠贤,此举朝野上下,大快人心……

和大多数史学家观点不太一样,朱阆始终觉得,杀魏忠贤是崇祯帝的最大错误。

自古以来,明君未必要绝顶聪明,或事必躬亲。

而是善于用人,有能力管理人才,能够利用有能力的臣子做事。

魏忠贤结党营私,戕害忠良,当然是恶行累累。

但魏忠贤也是个极有能力的人,不然不可能做得这么大。

在魏忠贤主政辽东时,不拘一格,启用倍受谗言之害的熊廷弼,甚至还推荐和他有私怨的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知人善任,显得十分的清醒和果决,而在这批能臣镇守之下,辽东局势平稳。

外患虽在,但其实魏忠贤一直是压着后金在打,以后金当时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动摇朝廷根基。

在魏忠贤铁腕之下,不但边关稳定,国内形势亦大好,税收多,国库充盈,政局稳定。

由此可见魏忠贤还是有全局观念,在事关朝廷,民族存亡的大事上,十分的深明大义,有远见卓识。

所以熹宗临终时,对朱由检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八字评语其实相当的中肯。

可惜朱由检这个热血小青年儿,无视魏忠贤的功绩与能力,也没有传承明朝一直以来以党争平衡各种势力的政治技巧,更完蛋的是,也没有长远规划,对于杀掉魏忠贤之后的权利真空没有计划。

如此,政治天平倒向了东林党人。

东林党一家做大,把持朝政,却只擅长空谈,治国乏术,还向皇帝建议“还富于民”,减轻工商税务,导致税收锐减,国库空虚,连军费都负担不起了。

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前,曾听到太监曹化淳念叨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估计肠子也悔青了吧。

如果仍是魏忠贤主事,清兵岂能攻入北京?

朱阆甩甩头,从历史的回忆中抽身出来。

虽然最恨党朋之争,如今却身陷其中,处于旋涡的中心。

眼下最大的党朋之争,不就是唐桂之争。

既然不能晓以大义,令朱聿鐭放弃争立帝位,那只有在斗争中胜利。

既然知道了历史的结局,又怎能重蹈覆辙!

只有先灭了这个蠢货,再整合力量,恢复我的大明!

是的,我的大明!

你们不行,放下我来!

这场战争,将如何获胜?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双方既然势均力敌,那必然奇兵制胜。

从五百年后穿越夺舍而来的自己,正是一支奇兵。

我知道你们所有的谋划。

朱阆看着吕大器和焦琏送来的两份军队情况的调查报告。

此番赈济难民,并鼓动难民从军,确实是神来之笔。

本来难民就是朱聿鐭发来的快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