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死里逃生的秦国丞相(五)(2 / 2)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名将白起率军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市),把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惠王让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郡守冯亭召集属下官员和地方士绅商议此事。他开门见山地说:“去国都新郑的道路已经断绝,秦国军队每日推进,韩国又无法接应和救援我们。大王让我们投降秦国,你们看怎么办?”一名官员激愤地说:“韩国与秦国素有仇怨,我们誓死也不能投降秦国!”其他人纷纷附和。一名年老的士绅开口道:“依我看,咱们不如以上党郡归顺赵国。赵国如果接纳我们,秦国必定进攻赵国。赵国面对秦兵,一定会与韩国亲善。韩、赵联为一体,就可以抵抗秦国了。”他的主张获得了众人的一致赞成。
于是,冯亭立即派使者去了赵国。使者对赵王说:“我们韩国无法守住上党郡,韩王想把它献给秦国,但郡中官员和百姓都心向赵国,不愿做秦国的属下。我们现有大邑十七个,愿意恭敬地献给大王!”
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此事。已经重新回到赵国的虞卿不同意接受上党郡。他说:“秦国截断上党郡与韩国之间的联系,本可以坐待上党郡归降。韩国人之所以不把它献给秦国,就是想嫁祸于赵国。秦国付出了千辛万苦的努力而赵国坐收其利,既使我们强大也不能这样从弱小者手中夺取利益。何况我们本来就弱小,根本无法与强大的秦国争利。”
而赵胜却主张接受上党郡。他慷慨激昂地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地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地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绝不能失去这么个好机会!”
赵王也舍不得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便决定接纳上党郡。他派赵胜前去办理接收事宜,并封冯亭为华阳君,赐给他三个拥有万户百姓的城池做封地。赵胜坐马车去了上党郡城,接收了地图和户籍册,又亲自去冯亭的宅第,宣布赵王的封赏。但是,冯亭拒不见他,派仆人对他说:“我不忍心出卖了君王的土地,还去享用它。”
赵国接收上党郡后,引起了秦昭王的强烈不满。他决定派兵攻打赵国,夺取上党郡。攻赵之前,秦昭王先派一路军队攻占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和纶氏(今河南登封市),以威慑韩国不得出兵救赵。
次年的农历二月,秦昭王任命王龁为大将,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上党郡。赵王命令大将廉颇率军驻扎长平(今山西高平市),迎战秦军。秦军攻势凌利,赵军数战失利,连续后退。后来,廉颇依托有利地形,筑成坚固的营垒,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
赵军初战失利后,赵王派大夫郑朱去秦国议和。秦昭王不想议和,拒不接见郑朱。范睢劝说秦王道:“郑朱在赵国是地位很高的人,大王不妨接见他,并把他来求和的事向各国宣扬。各国看到赵王派人求和,便不会出兵援救赵国了。这样,赵国孤立无援,肯定会被击败。”
秦昭王听从范睢的建议,在王宫中大摆酒宴招待郑朱,并邀请各国驻咸阳的使者参加。酒宴之上,秦昭王大谈秦国和赵国议和之事。宴席散后,使者们回到宾舍,纷纷派人回国报信,说赵国已经向秦国求和,不必再派兵救援赵国了。
秦军和赵军在长平一带对峙。由于廉颇坚壁不出,秦军进攻受挫,一筹莫展。转眼半年过去了,秦军依然不能战胜赵军,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由于战事不顺,秦昭王渐渐沉不住气了,变得焦虑不安起来。一日,他将范睢召进王宫,对他说:“前方战事久拖不决。兵法云,‘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数十万大军,耗费巨万,长此以往,国家怎能支撑?如果再不能打败赵军,寡人只好撤军了。可是,没能夺取上党郡,寡人实在心有不甘。所以,寡人想用白起代替王龁,丞相以为如何?”
范睢思考片刻,说:“秦军强而赵军弱,赵军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被打败,主要是因为赵军的统帅是廉颇。廉颇是赵国名将,野战虽然不如白起将军,可是十分善于守城。大王即使任命白起为将,恐怕也无法攻破赵军的营垒。微臣倒有一计,可以让秦军大破赵军。”秦昭王一听,连忙道:“丞相快讲。”
范睢说:“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但毫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我听派往赵国的密探回来报告说,赵王对廉颇损兵折将后坚守不出十分不满,认为他胆小怯战。我们不如将计就计,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施行反间计,让赵王撤掉廉颇,任命赵括为将,我们再秘密换上白起。到那时,一定会大破赵军!”秦昭王一听,十分高兴,拍案道:“好,就这么办!”……
这一日,晴空万里。在上党郡通往邯郸城的大道上,几十匹战马飞驰而来,马蹄蹚起一片烟尘。最前面的一匹战马上,稳如泰山般地坐着一位身穿铁甲的将军。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胡须浓密,一副虎虎生威的模样。他便是赵国的大将廉颇。此刻,廉颇心急火燎,快马加鞭地赶路。他实在想不明白,前方战事如此紧急,大王为什么偏偏这时候召他回去?……
廉颇率领亲兵驰入邯郸城,人不解甲,马不缷鞍,匆匆进宫拜见赵王。大礼参拜后,他站在起身道:“大王,不知召末将回来有何急事?”赵王面色阴郁地说:“廉颇,寡人屡次要你迎战秦军,你为何拒不执行?”廉颇拱手道:“大王,秦军强,赵军弱,如果冒然迎战,必遭败绩。只有坚守营垒,使敌军进攻受挫,疲惫不堪,方可逼退强敌!”赵王抬高嗓门道:“寡人起倾国之兵,迎战秦军。你算过没有,四十五万大军,每天要吃多少粮食?再这样僵峙下去,赵国岂不坐吃山空,倾家荡产?”
廉颇耐心地说:“赵国困难,秦国同样困难。战争比拚的就是决心和耐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赵王不耐烦地一挥手说:“得了,你不要再跟寡人讲这些大道理了。寡人命你回去后立即进兵,与秦军决战!”廉颇一听,“扑嗵”一声跪倒,大声道:“大王,冒然进兵,必然全军覆没!大王之命,末将实难遵从!”
“你!—”赵王刚欲发作,可想到廉颇毕竟是一员老将,战功卓著,所以还是把火气压了下去,摆摆手说:“那好,这事回头再说,退下吧。”廉颇站起身来,施了一礼,转身走出了大殿。
赵王坐在那儿,独自生着闷气。这时,一名太监走进宫殿,轻声禀报道:“大王,上大夫楼昌求见。”赵王长吐了一口气,道:“让他进来吧。”太监转身出去,不一会儿,将楼昌领了进来。
楼昌见赵王一副愁眉不展、闷闷不乐的样子,小心地问道:“大王是不是为前方的战事忧心?”赵王撩起眼皮瞥了他一眼,“嗯”了一声。楼昌说:“刚才,微臣进宫之前,在街上碰见了一位朋友。他是一名商人,经常去秦国做生意,顺便也帮咱们赵国刺探秦国的情报。”
赵王瞅着他,感兴趣地问:“他有没有探听到什么新情况?”楼昌道:“据他说,他因为经常跟秦国的军队做生意,所以多次听到秦国的军官议论说,廉颇胆小如鼠,秦军并不惧怕他,他们最惧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依稀记起,这种话好象前几天听别人说过。至于听谁说的,他一时也想不起来了。其实,这话是范睢派往赵国的密探散布的。至于楼昌的那个商人朋友,也是密探花重金收买的。
对于赵括,赵王还是比较熟悉的,也听他谈论过兵法战策,确实有独到的见解。赵王对廉颇违抗命令,拒不迎战秦军早已心怀不满,楼昌的话终于让他下定了决心。他决定将廉颇撤职,任命赵括为大将,率军迎战秦军。事不宜迟,当天他便颁发了诏书。
赵国的相国蔺相如因患重病,在家休养。当他听说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后,强撑病体,坐着马车来到王宫,求见赵王。见到赵王后,他说:“大王,赵括只知道死读乃父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大王因赵括有些名气就重用他,这好比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实在荒谬!请大王收回成命!”
赵王不听蔺相如的劝谏,满脸不悦地说:“相国重病缠身,快回家休息去吧。这些事就不用你操心了。”……
赵括年纪三十岁左右,长得身材修长,面如白玉,风流倜傥。他是已故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学习兵法,将兵书背得滚瓜烂熟,自以为论起打仗,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父亲终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随随便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倒也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使赵军灭亡的必定是他!”
赵括被任命为统兵大将后,上门祝贺的人络绎不绝。晚上,母亲来到了他的房间。母亲的眼中充满了忧虑,对他说:“括儿,听母亲的话,快去找大王,把差事辞掉!”赵括还没有从兴奋中走出来,一听到母亲的话,满脸不悦地说:“娘,别人的父母都希望儿子建功立业,您老人家为何要阻拦孩儿呢?”母亲耐心地劝导说:“打仗不比骑马在野地里追逐兔子,不是闹着玩儿的。你从没有统过兵,打过仗,怎么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赵括不服气地反驳道:“没打过仗怎么啦?谁都有第一次。父亲第一次带兵打仗,不是照样把秦国人打得大败吗?”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比不了你父亲,他天生就是个将军……”
赵括不听从母亲的劝阻,坚持要去前线统兵。当他即将出发之时,赵母又进宫拜见赵王,对他说赵括不能被重用。赵王询问原因。赵母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把士卒当做手足兄弟,与他们同吃同睡。士兵如果生病,他亲自端饭端药地侍候。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受命之日起,就再也不理家事。而赵括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下属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以买下来。大王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两人的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统兵!”
可是,赵王不听,说:“老太太你不用管,寡人已经决定了,这件事不可能更改。”尽管赵母一再哀求,却无法说服赵王……
推荐:请看今宵初弦月热门小说《师傅的罗曼史》
https://www.xddxs.co/read/50944/2900197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