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陈暮发动技能——万箭齐发(求推荐票)(1 / 2)

加入书签

古代没有汽油,行军打仗的引火之物一般是用薪柴膏油。

所谓薪柴膏油,就是干柴草木以及动物油脂。

其中膏油物品又以鱼油最佳,其它动物油脂或者植物油次之。南海鲛油千年不灭的传闻,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

在《三国志》记载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就是以鱼膏油做燃料,船中放置大量柴草枯木,靠近曹军的连环船之后,点燃船只冲向曹军,从而火烧赤壁。

所以膏油物品其实是早期很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使用。

皇甫嵩和朱儁这次出来,带了不少,军中就有存货。

不过张飞不太理解为什么陈暮要弓弩,等士兵们在各曲长带领下去按命令行事后,纳闷问道:“四弟,咱们没有弓箭手,你要那么多弓箭做什么?”

陈暮神秘一笑:“做个好东西。”

“哦?”

张飞来了兴趣:“什么好东西?”

陈暮想了想说道:“三哥,你知道自古行军打仗,若以火攻,一般会怎么做吗?”

张飞挠挠头:“这个问题你问俺做什么,俺上哪知道去。”

“看,叫你多读书吧。”

陈暮笑了起来。

张飞理直气壮道:“有四弟一个聪明的脑瓜就行,我再读书的话岂不是抢了四弟的饭碗?”

陈暮:“......”

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张飞哈哈大笑:“所以四弟你要做什么你就直说,绕那么多弯做甚。”

陈暮翻起了白眼:“我要做火箭。”

“火箭?”

张飞不解道:“那是什么。”

“待会就知道了。”

陈暮微笑着打了个哑谜。

火箭嘛,与火把原理一样,箭头缠布,浇上油脂点燃即可。

但很有趣的是,东汉并没有火箭。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人还没有把这东西发明出来。

史料记载中,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火箭,是三国时期,也就是公元228年。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进陈仓。

陈仓守将郝昭以火箭射蜀军攻城云梯,把云梯点燃,蜀兵从云梯上掉下去摔死,导致诸葛亮此次北伐失败。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使用点火的箭的记录。

而在此之前,按照《孙子兵法·火攻篇》记载,人们常用的火攻之术,就是以火车、火船、火牛之类冲进敌人阵营,然后近距离投掷引火物。

像田单收复齐国失地,就是以火牛冲阵,从而获取胜利。

现在是公元184年,离火箭第一次出现在史料记载中还有44年,自然不可能有火箭。

陈暮记得穿越之前,网上还有杠精问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有人为了维护诸葛亮,就说当时的油脂太贵,曹操用不起。

实际上当时的油脂的确昂贵,但以曹操的雄厚实力,不至于十万支火箭都没有。

主要是现在没有火箭,曹操上哪弄去?

至于为什么当时的人没有发明火箭,大抵是因为射程问题。

在宋朝利用松脂制作火箭之前,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朝的火箭都是在上面包一层布,再引火。

这样制作的火箭一来箭支无法回收,成本比较大。

二来会影响箭支射程,飞不了太远。

因此使用频率比较小。

一直到宋代以后,用松脂涂抹燃烧的火箭才大规模普及。

松脂就是松树油脂,涂抹在箭杆上,这样做出来的火箭就非常轻便,不影响射程。

因此宋明时期,火箭就开始大规模出现在战场,甚至到明朝,由于火器的发展,还有窜天猴型号的火箭出现。

不过陈暮也不需要火箭飞多远,能点火就行。

毕竟古代的弓箭手培养不容易,就像是现代培养狙击手一样,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近距离射火箭就容易许多,也不要求精准度,只要往那个方向射,让火箭可以燃烧草丛树木和营帐就行,没那么多要求。

到下午,各曲士兵陆陆续续将需要的物资取回来,陈暮下令,让士兵用大量布条包裹箭头,只露出箭尖,再把箭头放入鱼油桶中浸透,制作成膏油火箭。

到晚上的时候,士兵们就已经制作了五万支火箭。毕竟这活也不是什么精细活,一个士兵几分钟就能搞定一支,两千多人同时做,五万支箭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情而已。

火箭制作之后,士兵们每人带上长弓,背上箭壶。之所以陈暮要用火箭,一是这样更容易快速把火点起来,二来也是珍惜士兵的生命。

毕竟近距离冲入敌营去点火,对于士兵的威胁会非常大。点火的人相当于敢死队,说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而隔着几十米射箭,就算敌人杀出来,也有逃跑空间。

皇甫嵩和朱儁亲自跑到陈暮的驻地,骑马过来,远远看到陈暮的士兵已经排列整齐。

陈暮迎上去:“皇甫将军,朱将军。”

“准备得如何?”

皇甫嵩问道。

“万事俱备,就等今夜三更点火。”

陈暮自信满满,他刚才试过,火箭如果逆风而行,会被风吹灭。如果背风或者顺风的话,影响就会小很多。

黄巾军营驻扎在西面山脚下,倚草结营。

现在刮东南风,他们完全可以在黄巾军营的背面山坡下射火箭,这样风吹不到,因为会被营寨挡风,等火箭射进去,大火燃烧起来,火借风势,立即就能形成可怕的火灾。

“好,此战就靠你了。”

皇甫嵩满意地点点头,十多天相处,他发现陈暮还是非常可靠的,相信他的决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