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救救赤月。。。(1 / 2)

加入书签

听到萧蔷提起过年,宇文默和聂斐都不由得愣了愣。

这段时间太忙,他们都忘记了过年这回事。如果不是萧蔷提起过年,他们都忘记现在已经是腊月十几,很快就要过年了。

其实也不怪他们忘记,现在的南边分明还十分的炎热。尤其是这段时间天一直都没下雨,就显得更加的炎热了。

他们有种感觉,这里和京城分明就是两个天似得。

“看来,今年过年咱们是回不去京城了。之前来得时候不觉得,但是现在回京即便是快马加鞭也需要在路上走上一个多月。等待咱们回到京城,都是明年的二三月了。”

宇文默倒没觉得在外面过年有什么不好。

尤其是看到原本受灾严重的广南县在他们一天天的努力下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如果可能,他倒也愿意帮助灾民重整家园,等他们之前在京城准备的各种种子运到广南县城,灾民们就可以开始春耕。

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天该好好的下一场大雨。要不然,就算有种子也无济于事。

“如果能下场大雨就好了。等下场大雨,我就组织灾民们开荒种地。只要能够种下粮食,咱们这次的赈灾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聂斐望了望外面晴朗的天空叹息着说道。

虽然现在才天亮不久,但是很明显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等师父过来,或者可以做一场祈雨的仪式。”

萧蔷想了想说道。

她记得上辈子南边灾害之后又爆发了疫情,国师每天忙着解决疫情,因此并没有举行过祈雨仪式。

又由于宇文景赈灾并没有用心,甚至还特意克扣粮食药材,导致受灾最重的广南县几乎十室九空。甚至和广南县相邻的几个县城人口也急剧减少。

这样的结果就是接下来的几年大宇王朝的粮食不仅贵而且还少,造成每年都有许多老百姓饿死,这也让周边几个国家对大宇王朝虎视眈眈,几乎年年都要爆发战争。

其实,当宇文景成功坐上皇位的时候,大宇王朝早已内忧外患。就算她没有和宇文景一起同归于尽,大宇王朝也坚持不了多少年就会被别的王朝给替代。

“对啊,咱们还有国师大人。。。”

听到萧蔷提起国师,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松了口气。他们可以肯定,只要国师大人愿意,一定能给南边地方祈来一场大雨。

用过早膳,萧蔷又开始坐在粥棚旁边替老百姓们把脉,顺便用灵气调养身体。经过昨天灾民们的口耳相传,今天过来萧蔷这边找萧蔷看病的灾民们尤其的多。

宇文默早已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干脆又让几个太医过来帮助萧蔷看诊。

萧蔷专门负责把脉,用灵气给灾民们调养身体。而另外几个太医则根据萧蔷所说的脉象给病人开方子抓药,又安排愿意帮忙的灾民们煎药送药。

因为知道上辈子的疫情就是在广南县爆发的,因此萧蔷即使辛苦,也一直心无旁骛的替灾民们调养身体。

尤其是那些发烧的,身上有可能有隐藏疫病的,萧蔷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给他们把脉,给他们用灵气调养身体。

于是,在广南县的街头就发生了很有趣的一幕,那些病重的被家人们用担架抬过来的重病患者在被萧蔷把脉用灵气调养过身体之后,都是自己精神抖擞的走回家的。

“神医啊,可真是菩萨下凡来拯救咱们这些可怜人的啊。。。”

“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我之前听到有人喊小神医‘郡主’。我还听说这次过来赈灾的钦差大臣是一位皇子。。。”

“我知道钦差大人确实是一名皇子,而且还是当今皇上最年长的一名皇子,三皇子。。。”

身体健健恢复健康,而且每天还有输数不清的粥和包子馒头馍馍可以饱腹,这些灾民们也开始八卦了起来。

因为有传说说那位治病特别厉害的小神医是一位郡主,因此所有前来诊病的灾民们都会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萧蔷。

“小神医,听说您是一名郡主。请问您是什么郡主?您是咱们的恩人,咱们总不可能连自己的恩人是谁都不知道对不对?”

下午的时候,终于开始有人当着萧蔷的面打听起萧蔷的身份来了。

他们之所以特别相信萧蔷确实是一名郡主,是因为他们感觉萧蔷长得特别好看。他们感觉萧蔷定然是一位姑娘,而且是一名长相绝美的姑娘。

这样的姑娘就算别人说她是公主他们也定然毫不犹豫的相信。

“咱们姑娘当然是一名郡主。你们或许不知道,我们姑娘就是前几个月被皇上亲自册封的端敏郡主。不过,我们姑娘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定北侯府的大小姐,也是国师大人的关门弟子。”

萧蔷之前并没有吩咐过半夏和如意两个,让她们两个隐瞒自己的身份。因此一听到有人询问萧蔷的身份,半夏立刻特别嘚瑟的开口。

受萧蔷的影响,其实她们都不怎么重视萧蔷的郡主身份。她们还是觉得,萧蔷定北侯府大小姐的身份更让人骄傲一些。

当然,还有国师大人关门弟子的身份也特别让人羡慕。。。

“原来是端敏郡主。。。”

“皇上还真是英明,早就知道咱们郡主这么聪明能干。”

“原来端敏郡主是国师大人的弟子,难怪医术这么厉害。。。”

半夏的声音一落,人群里的议论声越发明显起来,所有人都不由得诚心诚意的感觉他们的皇上果然十分英明神武,也对萧蔷开始打心眼里尊重起来。

这次的赈灾队伍当中当然少不了隐龙卫这些宇泽帝的眼线。

他们平时也会听从调遣,做一些自己的本分工作。但是最让他们注意的自然南边诸多百姓们对朝廷对皇室的态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