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为大明遮风挡雨的承诺,今日履行!(1 / 2)

加入书签

古北口长城。

        胡宗宪极目远眺,看着远处隐约掠过的几个小小黑点,目光沉重。

        那是蒙古人的探子。

        敢深入腹地,来到长城之下,可见胆子大到什么地步,摆明着来去如风,不将明军放在眼中。

        关键是,对方早就有了防备……

        嘉靖想要进攻俺答汗部,在大明朝堂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长城之外。

        起初俺答汗自然惊怒,但两年多了,明军依旧无法出塞,渐渐的就转为嘲弄,愈发不屑。

        胡宗宪对此很是无奈。

        当年的庚戌之变,大明在兵戈的逼迫下,不得不开放互市,让俺答汗获得了大明这边的商品,尤其是对塞外之民极为重要的铁锅茶药,由此收买蒙古各部。

        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与其憋屈狂怒,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妄动干戈,还不如另寻他法。

        比如俺答汗并非蒙古大汗,只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如今的蒙古可汗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土蛮汗,这位正统大汗与俺答汗矛盾重重,完全能以夷制夷,挑起双方的争斗,坐收渔利。

        “只可惜……”

        想到这里,胡宗宪微微摇头。

        可惜陛下念念不忘当日之耻,不愿徐徐图之,自以为挟灭倭的威风,能够北上一扫胡虏,偏偏现实差距巨大。

        且不说粮饷难济,就看如今的边关兵将,都是一言难尽,九边要塞还有白莲教的贼子,散播消息,抓了一批又一批,他还被陛下忌惮,若是一朝倒台,恐怕俞大猷戚继光等亲信将领,都要受到牵连。

        “泄气了?”

        就在胡宗宪轻叹之际,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旁响起。

        胡宗宪猛然转过头,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先生!”

        李彦微笑颔首:“汝贞,许久不见了。”

        胡宗宪心绪激荡,真情流露,眼眶微红:“我以为先生避居世外,再也见不到了……”

        李彦仍在真武玄岳上,此行是法力留影,与真人别无二致,笑了笑道:“我并非闲云野鹤的隐士,倘若有遭一日,世间诸事了却,那才是真正的分别,现在显然还不是那个时候。”

        胡宗宪大喜,又有些惭愧:“我辜负了先生所望……”

        李彦轻轻摇头:“大明自土木堡之变后,江河日下,弊端丛生,任谁都难以在短短数年一扫积颓,你做得已经够好。”

        胡宗宪也只是积蓄心中,难以抒发,他如今已经成长为军中主心骨,自然不能在心腹下属面前露出半分颓丧,现在说出口,反倒好受许多。

        两人并肩而立,仿佛回到了昔日浙江的相处,叙旧的同时,齐齐看向塞外。

        胡宗宪看的是西北,那里是俺答汗的部族所居,李彦则望向东北,那里是目前仍旧掌控在大明手中的辽东。

        没有人知道,就在年关之前,大明各地受灾,百官讨薪不成,海瑞决定上疏之际,在辽东的一个小小部落里,努尔哈赤出生了。

        并无什么天降异象,也不存在什么后金龙气,就是一个建州左卫的小部酋长家里,又生了个儿子。

        而这家人现在的愿望,是当好大明的狗。

        但当大明这个巨人百病缠身,摇摇欲坠之际,边军为了功劳,又对建州女真频频欺压之际,努尔哈赤会生出什么异心,就完全可以想象了。

        所以李彦的计划里,从来没有靠着历史先觉性,趁着后金尚未起复,先将努尔哈赤弄死云云,建州女真需要管理,但振兴国家,才是延续国祚,不被外敌所趁的真正途径。

        李彦问道:“边军如何?”

        胡宗宪如实回答:“国库空虚,边镇年久失修,边军疲敝难训,偏偏朝廷主攻,俞戚两位将军操练,短时间内也不见成效……”

        李彦也直言不讳:“从正德朝开始,边将冒饷,边兵逃亡,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弛,俞龙戚虎固然是当世猛将,但也无法一举逆转数十年的乱象。”

        “何况朝廷大略还是错误的,出塞捣巢,看似威风八面,却不是如今的明军支撑得起的。”

        “此前灭日本那般顺利,并非明军之功,而是神仙斗法下的附带,现在对抗蒙古鞑子,明军被打回原形,全靠自身真才实学了。”

        胡宗宪恍然,他早就怀疑这位早已成仙得道,此时欣然地道:“果不其然,大明灭倭,多依仗先生福泽!”

        李彦见他没有生疏敬畏,也是暗暗点头,又谈起九边具体事宜:“仓促进攻,虽不可取,此等战略意图,倒可借以整肃边军。”

        “大明终是上国,兵士操练,不可急于一时之功,但军械更替,非鞑子可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