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傻柱功不可没(1 / 2)

加入书签

身为一个后世经过了娱乐轰炸,尤其是短视频轰炸的穿越者,曹志强很清楚大家的记忆点在哪里。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太复杂的故事他们记不住,太深的内涵他们也搞不清,只有那些优美的旋律,简单的歌词,才更容易被人牢记。

就比如电影《上甘岭》,哪怕是这个时期的人,也很多人早就忘了具体内容以及具体人物名字了,但一说起里面的插曲《我的祖国》,却大多数人都记得,大多数人都会哼两声。

红旗飘飘这首歌,就艺术内涵来讲,其实真心不咋样,但偏偏旋律上头,歌词简单,基本听一遍就能记住。

尤其是里面的歌词,什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还有“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这些歌词直抒胸臆,直白简单,小孩子都能明白,小孩子都能记住,偏偏还不断的重复,这当然就构成了神曲的要素。

所谓神曲,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简单直白,就是节奏明快,就是不断重复。

比如后来最典型的《nobody》、《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全都是这个模式。

还有这个《红旗飘飘》,其实也是这个模式。

就包括《血染的风采》,如果抛开歌词内涵不谈,单纯从艺术表现上,这其实同样是一首神曲。

要不说歌词的魅力就在这。

同样一首《红旗飘飘》,这个曲子你如果搞成情歌,也是一样能火,但绝对火不过改成爱国主题的红歌。

本来只是个旋律简单的口水歌,但歌词只要内涵丰富一点,瞬间就能高大上,意境也完全不一样。

好比现在,中央台只播了两天,每天播一次,总共不过播放了两次,就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牢记在心,甚至有人在私下传唱了。

或许要说,你不是要卖唱片么,还是卖单曲么,电视台都播出这首歌了,你还卖个毛啊。

这就是不懂了,越是这样,才越能卖出去。

因为在这个时期,电视机的普及率并不高,也就城市的普及率稍微高点。

但电视是直播的,没有记忆能力,不能重复回放啊。

录像机跟录像带倒是有了,可以把电视节目录下来,但这种东西基本都是进口货,一般人也根本弄不到。

所以就算有人把这首歌用录像机录下来,也是凤毛麟角,形不成气候。

可是好歌不能听一次就不听了吧,那多难受啊。

比如邓丽君的《甜蜜蜜》,这歌传入大陆也好几年了,一开始还是禁歌,也就是今年才完全放开。

就是说,《甜蜜蜜》已经在国内流行好多年了,但大家还是百听不厌,而且这首歌的磁带依然是火爆,只要有卖的,基本都是一天售罄。

因此,别的倒也罢了,但是像流行歌曲这种东西,并不是越神秘越好,反而是传唱度越广越好卖。

你要是到了八五年之后,还担心盗版众多。

可在录音磁带跟录音机都是稀缺货的1983年,根本不用担心盗版磁带。

因为盗版磁带绝对是散兵游勇,根本对抗不了正规厂家,这是磁带供应量决定的。

在一个磁带生产还是供不应求的时期,你跟不需要考虑盗版不盗版,可劲儿生产可劲儿卖就完了!

真正的问题,是磁带厂要不要给你供货,以及你有没有机会卖这些磁带。

在1983年,国内的盒式磁带,基本都是国产磁带的天下,也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想要弄到磁带,都是要指标的。

进口磁带虽然也有,但还没成气候,主要原因是国家的经济政策目前依旧十分保守,尤其是进出口方面,出于产业保护的目的,录音磁带这种东西的正规进口指标十分少,数量并不多。

走私的进口磁带当然也有,但此时走私进口磁带的人,基本都是个体户这种二道贩子。

而这些二道贩子呢,大部分都没完成原始积累,钱少市场小,根本不成气候。

得到了1984年全民经商之后,各个集体单位甚至国营单位亲自下场走私,那才是进口磁带开始大爆发的时期。

但是真正大爆发,还得是1985年,确切的说,是广场协议之后。

广场协议之后,由于日元升值,日本很多企业就把一些附加值低的产业大量转移去中国,其中就有磁带产业。

那个时候,很多小作坊都开始进口国外零部件,像搞来料加工的打火机一样,自己组装录音磁带。

从那之后,国内的所谓“进口磁带”才开始大爆发,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这种国产的“进口磁带”,导致录音磁带从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价格当然也一路暴跌。

但在目前,录音磁带虽然已经不是稀罕物,也不用凭票购买,但普通人还是很难大批量购进,因为这得有指标。

就比如北平磁带厂,这里的产能目前基本是固定的,生产指标都是定好的。

如果你想要磁带,那就必须进行调剂,也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指标暂时腾给你,这里面的操作就复杂了。

你想要一些磁带厂的产能指标,首先你得达标。

就是说,首先你得是正规国营单位,集体单位都不行。

这方面吧,曹志强是达标的,因为他是以华夏音像公司的名义去申请的,而华夏音像公司名义上就是国企,哪怕曹志强本人占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要不说,当初曹志强干嘛不要百分之五十的股份,甚至更多股份呢,其实是可以这么做的。

但只要曹志强要了百分之五十及以上的股份,在这个时期,这家公司的性质就变了,不能叫做国有企业了,而是叫合资企业。

没错,大家认识中的合资企业,似乎都是中外合资,但实际上呢,一开始的合资企业,不仅仅包括中外合资,也包括国内的合资企业。

中外合资就不说了,国内的合资企业,主要是指那些私人跟集体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合股的经营模式。

比如一些早年公私合营的公司,其实就算合资企业。

只不过这个国内的合资企业,随着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出台之后,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剩下中外合资这个名头了。

合资企业中,如果私人股份占大头,那就不能叫国企,只能叫合资公司。

但如果这个合资企业中,国企占大头,国企成分控股,那就可以叫国企。

要不然,曹志强当初也不会让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给红光机械厂,不就是为了国企这个皮么。

别小看这个皮,这个皮在这个时期是很有用的。

比如去磁带厂谈指标,你不是国企就谈不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