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帮闲(1 / 2)

加入书签

身居何位,则言何物。

裴少淮此时尚且是一小小童生,身无功名、官职,中又无从军中官臣,如果继续夸夸其谈,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反倒不美。

甚至会让人怀疑他从何而得的见解。

裴少淮白自己的身份,也懂得拿捏分寸,只点出了兵粮生产的根本、兵粮运送之损耗两点,又以盛唐均田制、租佣调制和宋代仓廪漕运为例,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大抵思是要学习历朝治兵治民好的措施。

没有贸贸然提后世的见解。

而后结言,道:“以上是学生的粗浅见识,恳请大宗师、府尹大人指纠。”

裴少淮虽是收敛着回答问题,但他的见解已经让张府尹颇为满,毕竟裴少淮只是一个一二岁的小郎君,总不能期待他张口闭口就是下大道、治世良策罢。

张府尹又问:“你才所言从何而来?”

“小子不敢居功。”裴少淮拱手作揖,谦谦言道,“旧唐言‘以史为镜以知兴替’,小子所言,皆从《唐律疏议》《宋史》所得。”

张府尹连连颔首,但没有点评,而是侧向赵督学问道:“大宗师觉得如何?”既然是张府尹自己钦点的人,自然是过了他这一关,他才会让大宗师点评。

“善。”赵督学应道,“引用盛唐大宋为例,有有据,言谈中初显文韬武略,颇有府尹大人年轻时的影子。”

前一句“初显文韬武略”是对裴少淮的评价,而后一句则值得深思玩味。

听这话的思,赵督学、张府尹似乎年轻时就认识,关系也不错。两人年岁差不是很大,说不准就是同年科考进士,只不过入官之后,一个从文一个从武。

又说裴少淮身上有张府尹的影子,在这个座师与门生视为一脉承的朝代里,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将裴少淮和张府尹“捆绑”在一起。

赵督学又道:“若是能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在科考上有所成,往后的路子许是要比他人宽一些。”

张府尹也顺着赵督学的话,对裴少淮言道:“你要谨记大宗师的指点,切莫得忘形,懈怠课业。”

“谢大宗师、府尹大人提点,学生必谨记。”裴少淮情绪有些复杂,但并未显『露』出来——兴是因为得了大宗师、张府尹的赏识,院试一关只要发挥正常水平,势必不会受阻,于日后的仕途也有所助力。再京都百姓素来传张府尹为人刚毅正直,不畏权势,也很对裴少淮的脾『性』。

略有惶惶,则是因为他从未想过能受此赏识,担忧自己能否扛得下这样的风头,毕竟韬光养晦才是他的初衷。

场下众多生员,无不艳羡。

考校完学问,府学里小宴一场,两位大人与童生一同举杯,饮了一盏,才先行离开。

趁着其他童生未围过来交谈结识,裴少淮拉着津弟和徐言成,速速离开了府学,碰巧在门口碰见了尚府裴少煜、裴少炆两兄弟。

通过尚府三个孙辈的身份之别,也能窥出尚府的手段。长孙裴少烨与徐瞻同届,已经中举,是尚府的重点培养对象;次孙裴少煜二余岁尚未取得秀才功名,科考一道成就有限,干脆把他养成左右逢源之人,替尚府打点关系;幺孙裴少炆年五,是后备之选,仍以读为重,因极少出门,不知其是个甚么『性』子。

“堂弟今日真是好风光,替伯爵府好好挣了一回脸面,日后谁人敢说伯爵府三代出不了读人。”裴少煜嬉皮笑脸的,又道,“想必来年的院试,这秀才功名堂弟是探囊取物了,为兄预先道一句贺。”

裴少炆寡言,好似有些孤僻,直勾勾望向裴少淮,眼中藏不住敌——非害人之敌,但难以言喻。又带着些兴奋。

裴少淮被裴少炆盯得分不自在。

“堂兄谬赞了。”裴少淮也笑着反讽道,“叔祖父科考出身,本属于伯爵府的旁支,岂有‘伯爵府三代不出读人’的说法,说这样话的人其诛。”

又道:“也预祝堂兄在下一次院试中居榜上。”特加重了“下一次”三字的语气。

裴少淮非贪口舌之快的人,只不过对于已经撕破脸皮的尚府,实在无需客气甚么。

“谢堂弟,祝堂弟考试一切顺利。”

……

岁考已过,三个小子重新回归堂,他的隔壁房多摆了一个小矮桌,多了一个“小师弟”——小言归五岁有余,也开始跟着段夫子做功课了。

夫子平日里先教三个小子写文章,安排了课业,再过去给小言归蒙学。小言归自幼受父兄、小舅熏陶,对卷笔墨很有亲和力,识字时乖乖巧巧,纵是夫子不在一旁盯着,他也能安安静静坐着自己一笔一划练字。

读这种事,兴许也讲究些血脉承的。裴、徐都出读人,而小言归出自徐裴两,听段夫子言,小言归颇具读赋,读认字快,也是个不多得的好苗子。

徐再添一才。

徐人很是兴。

最最兴的应属徐言成。他身为长房独子,没有胞弟胞妹,平日里对徐言归、徐星儿本就疼爱有加,得知弟弟颇具赋以后,他一有闲暇帮夫子辅佐小言归的课业。

徐言成道:“我算是盼来帮手了,少淮少津两兄弟,言成言归也是两兄弟,嘿……”

一旁的段夫子原是严肃的,被徐言成逗笑了,道:“言归才多大年纪,你就拉他入伙?”

“读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

杏花弄影春风俏俏,粉『色』花瓣浮落,纷纷扬扬似雪。

春醉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朝卖杏花”,此等境,陆放翁诚不欺人。

三月二八,贡院放出今年春闱之榜,因伴着杏花而来,又称“杏榜”。徐瞻文章火候已到,去岁又曾去各踏风历事,不管是字句是治世见解皆分犀利,顺利拿下杏榜第三名。

春闱第三名,也就味四月份的殿试中,徐瞻有极大的希望进入前,二甲进士保底。

此外,裴少烨居杏榜第二三名,李水生居杏榜第两百九八名,踩着末尾堪堪入榜。

其他人都在紧锣密鼓准备殿试,段夫子、徐大人却让徐瞻放松下来,徐大人道:“内阁学士评阅殿试卷子,更看重见解,你这些日只管放松,好好回想历事所见所闻,文章言之有物,稳妥了。”

四月五,殿试结束,三日后皇极殿前传胪大典,徐大人身为鸿胪寺卿,主持大典。

“子群策下文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一甲第一名苏州府范镇。”

“一甲第二名顺府徐瞻。”

“一甲第三名成都府李亦怀。”

三鼎甲皆连传三道殿门,直到皇极殿外,三百余名新晋进士皆听见。

“进士及第三鼎甲自中门出宫巡游!”

待徐瞻巡游完毕,又进国子监行礼,回到中,仍神采奕奕。他同人说起一件趣事,原来他本应排在第三名,为探花,圣上直到徐瞻已结婚生子,反是那第二名的李亦怀年二五尚未婚配,于是大笔一划换了两人的顺序,改李亦怀为探花郎。

那李亦怀在国子监行礼完,一出大门,被礼部陈尚抬走了。

徐瞻既为一甲进士及第,妥妥留京为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五月,子下旨,徐瞻任翰林院六品编修,徐裴兴不已。

……

徐瞻中,徐自然要贺一场。

这日,裴少淮、裴少津两兄弟上街,打算一起寻个称手的好物件,送予姐夫贺喜。知晓姐夫素日里喜欢喝茶,先来了茶馆,打算看看紫砂壶和早春茶。

店里人不多,掌柜也是个识趣的,先让两位子自行看着。

裴少淮见着一个质感『色』具佳的小壶,分得,端起来把看了好一会,已经生购买之。

正此时,一个身着丝绸直裰,手里握着圆头折扇,长得颇有几分俊俏贵气的白面小生来到裴少淮身旁,言道:“小子真是有眼光,一眼就中了这个宜兴紫砂壶,瞧这工艺,正经是官窑里烧出来的,迟了就买不着了。”

言罢,谦谦有礼从裴少淮手中接过小壶,给两兄弟指点了好几处细节,说得头头是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