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7.兵压力神族和骨神族(2 / 2)

加入书签

  这样还能确保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这就是血神族嫡女打压洛神族的原因。

  摸着良心讲。

  她不愿意和洛神族为敌。

  应付骨神族和力神族的麻烦,已经够让人头疼了。

  要是再加上一个洛神族。

  一但玩不好,后果相当严重。

  前一个被三打一的还是洛神族。

  怎么?

  血神族也要开启三打一了?

  虽然有西天战皇的支持。

  但风险还是非常高的。

  血神族的嫡女想要稳稳的幸福。

  可惜,她没有选择。

  因此,西天战皇才没帮她。

  而是选择沉默。

  因为站在他的角度来讲,以怀柔态度面对西天大陆上的所有势力,是一个正确的做法,也是一个理智的做法,但陪他一起从微末崛起的女人,却偏偏因为家族的原因和洛神族开撕。

  导致他帮也不对,不帮也不对。

  无奈之下,只能放任自流。

  而对于没被针对的骨神族和力神族。

  西天战皇的态度还是相当明朗的。

  怀柔。

  施恩。

  重威。

  三重手段砸下来。

  简单粗暴但有效。

  但是,如今,新的问题来了。

  陆渊不是西天战皇!

  陆渊有陆渊的行事风格!

  而按照陆渊的行事风格来讲,换一种说法,按照陆渊的性格来讲,面对这种事只有一种方法!

  打!

  同样简单粗暴还有效!

  用陆渊的话来说。

  我没来之前,忍着,可以理解。

  我来之后,还忍着,我的作用呢?

  我没有实力之前,忍着,可以理解。

  我拥有实力之后,还忍着,忍者神龟?

  所以,陆渊带着洛神族的军团,在稍加休整之后,直接从西天神殿出发,一口气踏平了力神族的所有防线,直接打到了力神族的族地外。

  当然。

  虽然都是打穿防线。

  但区别还是有的。

  和血神族比起来,首先,力神族可以投降,洛神族会按照对待俘虏的规矩,接收这批投降的士卒,而在之前攻打血神族时,陆渊和洛璃都曾下令,包括洛神族的大长老和其余所有至尊长老,都下过命令,简化意思就是不接受投降,不留活口,只要是血神族的人全部要砍死,斩草除根,至于其他家族的人,则酬情处理,真的要是有死忠,也送他们下去。

  其次,和血神族比起来,洛神族并没有接管力神族的地盘,更没有在力神族的地盘上埋下什么棋子,而在之前攻克血神族的领土之后,这片领土必定会遭到其余附属家族的清洗,虽然不至于烧杀掳掠,但对于有嫌疑的修炼者,秉持的依旧是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

  毕竟,超凡者的破坏力太大了。

  真要是留下几个。

  洛神族对这片地盘的掌控力,无疑会大幅度降低。

  慈不掌兵。

  对陆渊和洛璃来讲。

  都有相应的觉悟。

  因此,有些时候,清洗是必要的。

  哪怕会因此死很多人。

  但为了彻底结束这场纷争。

  还是以绝对的实力,掐灭所有反抗者的私心念头和侥幸心态,更加妥当,这也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综合上述几点来说。

  对力神族用兵,只是正常用兵。

  不存在什么灭族之战。

  当然。

  如果力神族真的选择顽抗到底。

  陆渊也不是不能再灭一族。

  至于力神族的嫡女……

  还有骨神族的嫡女……

  虽然陆渊不清楚这些嫡女都是她们各自背后家族里那一房出的,毕竟,家族大的坏处就在于辈分奇奇怪怪,还有里面的分支和主支相当多,但是,这些细节也都不怎么重要就是了。

  这些嫡女的价值非常简单。

  用来交换。

  换句话说,这些嫡女只是一个借口。

  正常的谈判情况是,把这些嫡女当成人质,交换赎金,但在陆渊这里,改版之后的谈判规则就变成了,这些家族愿意拿多少赎金来交换这些嫡女,如果不够,亦或是根本不给,就别怪他王道不行取兵道,杀了你也全是我的。

  因此,面对陆渊这个不讲武德的人。

  力神族的高层也相当头疼。

  其实大家都清楚。

  说是赎金,实际上,就相当于陆渊想看看他们力神族的诚意,要不然,也不会让他们来决定赎金的多少了,而且,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赎金也是在决定力神族会不会灭族,毕竟在当初,力神族也跟着血神族捅了洛神族一刀,从洛神族身上狠狠割了一块肉下来。

  出来混,早晚都是要换的。

  如今,就是不得不割肉的时候。

  所以,对于割自己的肉这件事,说的更明白一点,对于割让自己的利益,让给陆渊和洛神族的这件事,虽然力神族高层中的每个人都能理解,但理解归理解,距离同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当这柄刀真正落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刻,才知道这一刀下去究竟有多疼。

  可惜,陆渊从来不在意这些。

  大千世界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

  他能放弃嘴边的力神族和骨神族。

  给了两族出买命钱的机会。

  这已经是天大的仁慈了。

  想要跟他讨价还价?

  力神族和骨神族应该还不至于忘了自己几斤几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