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阶层跨越的良机(2 / 2)
可是那些上了年纪,三四十岁娶不上妻子,又目不识丁的贫民,应该怎么改变命运?
靠家里那寥寥不到十亩的薄田,能够保证他不饿死就感谢老天保佑了,如果能奋斗半辈子,再积累下一点财富,娶个妻子,那简直是谢天谢地了。
这不是罕见的例子,相反在大宋乡村,这是百姓是最普遍的状态。
因为大宋一亿一千万人口,农田却只有十亿亩多一点,平均每人分不上十亩地。
更重要的是,这些土地百分之七十在士大夫们手中。
后世总是骂大宋虚假的经济繁华,在最繁华的江南却溺婴成风。
这实在是有些冤枉大宋朝廷。
承平百年,人口爆炸,人均耕地只能直线下降,百姓手里的田亩就那么些,只要遭遇一次天灾人祸,家里就必须卖儿鬻女。
这种情况下,朝廷也找不到出路。
但辽东北路给了这些贫民们最快的跨越阶层的途径。
劳动人民最光荣。
只要你辛勤肯干,不需要在中原内卷。
背上行囊,来到辽东北路,翻身一变成为地主、员外完全没有任何外在的阻碍。
大宋的税制,决定了朝廷不会去授田,限制百姓每户最多一百亩耕地。反而是鼓励百姓开垦荒田。
来到辽东北路,一个贫民只要肯认认真真开垦,实现家资良田数百亩完全不在话下。
前期苦三年,余生享受一辈子。
这笔投资实在是划算的很。
有钱有粮,作个地主、员外,还怕找不到娇妻美妾?
怎么也比在中原内卷强太多太多了。
中原,除了他那不到十亩的田地,也看不到其他希望了。
赵桓说的:“朕知道我诸夏一向安土重迁。百姓对辽东也一片陌生,不敢贸然前来。”
“朕会让银行配合政事堂这次招募百姓。凡是愿意迁到辽东北路的百姓,银行给其贷款三十贯。助其购买耕牛、农具,以开垦荒田。三年免收利息,三年后每年收利百分之四。百姓可以随时偿还。”
每户三十贯钱,二十万户也就六百万贯钱而已。
不得不说,大宋帝钞的购买力实在是非常坚挺,超级经花。
一套武装到牙齿的步人甲也才三十六贯钱,而一匹好马在广西的售价也不过是二十贯。
至于耕地用的牛,大观四年(1110),“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也就是一头牛的价钱为五到七贯。
赵桓一次性拿出三十贯钱贷给百姓,足够其置备齐全相当于一个地主之家的生产工具。
朝廷刚刚大破金人,在北方有的是耕牛、骡马。
这时候他们带着银行给的贷款,到北方开荒,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脱贫致富。
这对百姓、对国家而言都是双赢的事情。
他们自身实现了阶层跨越,成为人生赢家。国家也有了两千万亩的耕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