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三家争子 不周向西去,神仙自东来(1 / 2)
第六章:不周向西去,神仙自东来
假,假借假,君子也不傻;假做真时真亦假,问天下大侠,亟亟然,信步如回家。
(真是《三世为人》呐,原来写《三世为人》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真会变现,出来就是三个钉子,碰那个呢。还是听周领导的:鸡头凤尾吧。)
(1)三家争子
不知道是五十二两银子吓着了,还是这几个小道士要跟着,让人感觉天天都得担着心。这次摆好的六张方桌,人都走完了也只有三张上面有东西。
中间这个摆的最满,借着昏暗的豆油灯,能看到衣料的反光,不用问,丝绸居多。
拿过纸来看,深为感慨,古人将自己的聪明几乎全用在纸、茶、陶、瓷和饮食衣着上了。
这纸一看就是上好的竹宣,“纸寿千年”名符其实,韧而能润、光而不滑。上面没有按他出的格式写,而是洋洋洒洒写了三张。
简单地说:李家,湖北宜昌府夷陵州人,家主李华,为汪家大总管,长房李少华,中年得子李三江万历四十六年(1618)三月生人,为李家嫡生长孙,因体弱,随家来京行商时就医,经本乡进士,文翰林联系御医就诊,不想就医时,地动而失,身无疤痕斑记。
看来这是一个大商家的附生家族,来京就医。
商家这个时代是不是受尊重的时代;
再者,如果认了,京师是呆不住的,再折腾回去,不合适。
不行!
另一个也放了不少东西,还有一把刀,看来也不是平常人家,写的简单,一页纸。
纸倒是不错,是标准的木宣,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
字,写的就一般般了。
开头居然是:山东曹刿后人,居于津南,烈祖随史儒战勋。曹讳猛领千户,母宁远伯侄孙女,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庶五子,探亲……路过而走散,身无疤痕斑记。(注一)
他开始思考!
军籍,母宁远伯侄孙女算不得勋贵,当时的武人的地位可不高,据说当时武将中的大牛,戚继光,还向张居正称“门下走狗”
好像明后期武将是没有地位的,这竟然明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现在是改不了的,而且这种家庭太大,自己没有印象,不一定好糊弄过去呀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待选吧!
第三份,是按标准格式填写的,父张中举(亡),母,曹氏,万历四十五年(1617)腊月生人,邓州府山都人,疤痕斑记这行居然斜着划了二道,忽然有种很现代的感觉。
要是划个“x”就更现代了。
衣服真的很破,感觉比狗蛋毛的还要破,虽然补的很整齐。
这家很明显是出不起这五十二两银子的。
这家是农户,很穷的那种,跑的也挺远,孤儿寡母,应该是回不去了。
待选吧。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
做为一个后世从汉人转化为华人,特点是什么?
第一是,不需要为信用承担责任;
第二是,不用把骨气摆在面子上;
第三,能不劳而获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他清高吗,不,但总有一些人性必有的正义感;
他自私吗,是,但面子上在后世属于过得去的;
他狡诈吗,x,这是生存的技巧,属于用词不当。
这是个选择题,首先夷陵李家不行,进京靠的是天启二年的进士,绝不是书香门第。
虽说嫡长孙,如果去了,有这段特殊经历,绝对是一番龙争虎斗,自己哪还有这个心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