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凯歌迪亚人的百年灾难(1 / 2)

加入书签

没有事件是孤立的,正是由于凯联的优势越来越大,旁约方面拖不下去,才会发动xp物种入侵,以抵消凯联优势。

月球碎裂,太空轨道被打得稀巴烂,反物质磁单极子无法送回来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凯联人毕竟吃过一次螃蟹了,长什么样,要怎么料理,这个过程心中有底,知道正确答案,现在只需要补全其中过程就可以……

白莫邪不清楚凯联从乌布利克搞到了多少反物质,就跟不知道旁约搞到了多少次元龙基因一样,这些都是核心的核心机密内容,加密通讯里都从来没有提到只言片语的内容。

然而白莫邪手头上有理论,有超越这群“原始人”的物理框架跟数学模型,根据现象就能计算出个大概了——

观察艾哈月爆炸现场,分析出其当量,有记录坠落姆瓦萨亚的全部碎片,计算轨道轰炸行为所需牵引力,可以算出,艾哈月的反物质磁单极子总质量在30吨左右。

根据现在机动神兵、供电站的数量,可以得出全新制造出来的反物质磁单极子,有3万到15万个左右,每个质量在5到500克,也就是说,乌布利克手头,无法直接制成反物质磁单极子的,“反物质原矿”,最多为15000千克,15吨左右。

为加工这15吨“原矿”,凯联可是动用了全部人民,将近60亿劳动人口投入到这项生产。

根据监视器、轨道隐形卫星的观察,凯歌荻亚大陆已经没有反物质制造工厂在工作了,只保留有限数目的作为技术储备,其它工厂全部已经改造成了其它生产线……

看来凯联并生产不了最初的原始反物质,原质使用完后就无以为续……这算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至少说明拜媞塔原住民跟八始归他们没勾结。

因为,这种有灭种可能性的危机,应该是毫无保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既然没有更多的,那就是真的没有了。

反物质磁单极子是有限物资。

可以想象,当年整个大陆动员起来,所有资源投入到一个事业上的盛况。

白莫邪作为技术军官,翻看技术文献,获得的情报——实验室操作,需要7000小时才能从原质中提取制造出1微克,可以用于制造反物质磁单极子的物质。以这个时代的科技力,已经相当值得表扬了。

整个过程需要极度精细、小心谨慎,一个不小心,那可就要比铀提纯过程中失误的辐射污染要刺激多了——依然是那个概念,暴露在强辐射环境中,那还有几天、几个月好活,但反物质只需要接触空气,那就直接开始释放能量了……

所以研究过程中都是以微克来进行制造的,出事故最多也就几颗手榴弹的事,危害波及不会太广。

然而事关“人类”命运,凯联当局管不了那么多了,提取制造过程直接被工业流水线化,全部工序打包到一个综合工业园内,也就是白莫邪在轨道上观察到的,如今都改做他用了的工厂。

这个时代自然搜索不到过去的卫星地图,而白莫邪方面科技再高,人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马上搜集到所有历史文献,翻查出地址去对应,了解如今的一家服装城,曾经是造反物质的厂房。

能十分确切地确认,整片凯歌荻亚大陆上,反物质磁单极子工业园的数量,完全就是因为“打包”得太好了,一块一块厂房安置在一片20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上,规规整整,事后也没有说拆除,或者说没工夫去进行拆除改建,就算被导弹击中、工业事故爆炸,也会修修后接着使用。

完成历史使命之后,设备废铁回收,厂房直接挪作他用,没有功夫余裕去拆除、废弃封锁,十分符合这个物资短缺时代的节约风格。因此现在在卫星地图上,直接进行相似图比对,就能一下找出地面上所有反物质工业园。

而这样的工业园,在广袤的凯歌荻亚大陆上建造了10万多座。有自己的专用火电厂,煤矿车站,为提取系统供电。

一个反物质压缩提取元件,只有台式机电脑机箱大小,里面是电磁偏转,精密的粒子干涉衍射栅,反物质也是物质,具有跟正物质元素一样的物理性质,高温高压使其升华,让其气态通过元件,不同原子电磁偏转方向不同,这就是工业“栅”选,筛选原理了,相当简单,其实就是改造过的铀235“气体扩散”分离提纯法。

要说最大的区别的话,就在于强磁场束缚,不能让任何反物质直接跟元器件接触。所以元件外面得套强磁设备。

另外无法化学处理增加元素自然挥发性,只能硬着头皮高温高压,对设备强度要求极高,同时庆幸,从乌布利克搞回来的反物质“原矿”,并不是那种沸点将近6000摄氏度的钨元素,而是接近水银沸点的350多摄氏度。

效率低在磁场不行,气化不行,每次只能一个原子一个原子的栅出来,不然就会不稳定,发生爆炸。

而且气态的原矿经过一道栅是不够的,需要反反复复经过,才能达到提取效果。

那么要如何提高效率呢?那就是把一堆栅元件叠到一起,让气体循环往复去穿过就行了。

大概3000个栅元件为一个系统,外面配套强电磁装置,为一个厂房。

这样的栅元件厂房在一个综合工业园里一般是十个一组,这就是一个“提取系统”了,前面是高温高压供气系统,输送管道系统,后面还有压缩收集系统。

再加上独立的供电、供水、交通运输,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反物质加工综合工业园了。

一个这样的工业园,正式工人为500到2000人,具体看提取系统的规模,而上限也就2000人差不多了,是一个地区的承受上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