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战俘工程队(2 / 2)

加入书签

团长听说政委来了,现在已经火急火燎的带着骑兵连从团部那里往这里赶,应该很快就到了。

政委从总部赶过来,路途挺远的,先喝口水,喝完水吃个饭坐会儿,团长就该到了!

在这里离团部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也就是差不多30公里左右,骑马来两三个小时吧!”

赵刚想想,这里离团部还有30公里的话,自己这么急忙的过去也一下子赶不到,吃饭就吃饭了。

孙天昇让三营长赶紧去安排,让新来乍到的赵政委感受一下独立二团的氛围。

吃饭有点,在吃完饭后,赵刚和孙副团长在营地周围走了走,顺便好奇的了解了当地的地道文化。

“孙副团长,地道里是如何解决照明问题的?”

赵刚是个大学生,而且是燕京大学的大学生,所以他明白在地道里面如果用油灯照明,或者用松明燃烧照明都会造成风险。

因为地道这种东西相应来说比较封闭,而且是作战的地道,如果点的油灯过多会造成对氧气的消耗加剧,从而增加在地道里面生存的人的风险。

可是如果点的油灯过少,那又如何保证里面的照明以及通行。

毕竟里面还要储存食物以及弹药,这又增加了另一种风险,如果看不见,风险将会加剧。

所以地道这种东西,从古到今一直有人用,但是一直用不好就是这个原因。

在未来,1941年,山城就发生一起防空洞的事故,据说死了很多人,就是因为日军轰炸的时候,很多人挤进了防空洞里,导致空气稀缺,然后窒息。

当时,蒋校长的人居然在建造这个防空洞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通风这种最基本的问题。

这也就是地道作战在古代一直起不来的原因,因为古代人解决不了,大部队在地道潜伏时,人们所需的空气或者说氧气是如何解决的。

就像夜战。

从古到今一直有人用,但一直随不上大流,摆不上台面,就是因为古代的人大多数都有夜盲症的原因。

其实,孙天昇本来并没有太把这个政委当回事。

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又来了一个书生而已,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但是他对这些空降下来的书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好感,或者说太大的信服。

毕竟这些人没打过仗,难道大学生就会打仗了?

一个没有作战经验,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的人,冒冒然的坐上高位,有可能带来的是灾难,如果他乱伸手的话。

所以,孙天昇一直在刚刚以前,他虽然对赵刚很有礼貌很尊重,但是其实内心深处他始终还认为眼前这个其实只是个书生而已。

以前陈山河在营里一言九鼎的时候,可以把整个队伍指挥的如使臂指,整个团几乎可以用最小的伤亡去得到最大的胜利。

但是再来了一个最高长官的话,就不知道眼下的这个团将会如何,是否还会延续此前长胜不败的神话?

这谁也不知道,所以,他其实挺担忧的。

但却没料到这个赵政委,一问到地道就马上问到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地道里面使用油灯或者松明照明的话,如何解决空气稀缺以及导人窒息的问题。

“赵政委,我们团长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聪明人。

一种聪明人叫看出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去解决,这种聪明人在古代称之为清流。

另一种聪明人,他能看出问题,并且想办法去解决,这种人在古代叫改革家或者是实干家。

所以他告诉我们,发现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挖这个地道用于作战,肯定会寻找这个地道的弊端。

我们也知道在地道使用松明以及油灯照明会造成空气的稀缺,从而导致人在底下会呼吸困难。

所以我们也就根据这个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

我们的第1个方案就是摒弃了松明的照明,使用油灯或者蜡烛。

虽然不管是灯油还是蜡烛,都比较难寻材料,相对而言,如果照明的话,当然是松明更好找材料一点。

但是对空气的消耗,以及在地道里面窒息的风险,我们还是抛弃了松明这种容易造成危险的燃烧照明。

但是,如果由于日军大范围的占领而导致我们要长期在地下坚守,需要长期照明的话,光是减少燃烧的消耗,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空气的流通。

如何让空气能够在各条地道上通风,是我们负责挖地道的战俘工程队的队长,想了好久才解决的……”

战俘工程队?

赵刚脑门子上冒出了疑问,赶紧问道:“什么是战俘工程队?

难道你们虐待战俘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战士跑进来通报:“副团长,政委,团长和骑兵连已经到达村口。”

孙天昇松了口气,赶紧说:“政委,没想到团长来的这么快,咱们去迎一下?”

赵刚知道这个孙副团长在转移话题,只好点头,既然孙副团长不说,那他只好去询问正主,并且以后慢慢了解这个战俘工程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