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谷贱民穷,谷贵民死(1 / 2)
林着明只是做衣服便将二两银子完全发了出去。
二獭看着心疼,二两银子,够花一个月了,林着明砍价都没砍,果然是来体验生活的。
而林着明见着二獭两手空空,便问道:“你陪着我逛了半天了,怎么没看中什么东西?”
“本来就是来陪法师你来采买的,我不缺这些的。”二獭立马解释道:“该有的,都有了。”
林着明不点破他的窘迫,想来或许是要攒钱拿回家补贴家用,毕竟听他说他家还有四个兄弟姐妹呢。
二獭却一直过意不去,原本想要找个机会给林着明付钱的,但林着明的消费是实在超出了他承受范围了。
林着明却对市集颇有兴致,特意又进走了粮店,问了如今的粮价。
“粳米二十文一升,白面四十文一升,玉蜀黍八文一升……”伙计懒洋洋的开口,但将价格背得顺溜。
历史上钱庸五十年后期,由于东南大旱,颗粒无收,粮价比往年高出许多,米价高达四五十文一升,猪肉每斤一百五六十文。
因此林着明穿越的年代,并不算好,毕竟在史书这次旱灾程度已经跟崇祯大旱差不多了。
虽然如今才刚刚过了春分,还没有到四月也就是真正大旱的时候,但由于太湖,西湖冬季水干,到现在却还没有涨水位,粮食运输成本太高,全国粮价都普遍上涨,虽南京城自然也跟着上涨。
二獭见着如今粮价,也是面露难色:“这几年不是都是丰年吗,怎么还这么贵?”
“钱庸年间米价便宜的时候可是三四文一升的,现在都翻了六七倍了。”
粮店掌柜听着两人见粮价涨而感慨,不由道:“你嫌贵,我还嫌贵呢,现在哪有粮啊,这都是粮仓的粮。”
“我劝你们要买就赶快买,不然到了明天,说不定就是另一个价了。”
“我可是听徽州来的粮商说了,他们那自去年冬天就没下雨了。”
“四十七年,四十八年,四十九年,连着三年都是大有的年份,怎么还缺粮啊?”
粮铺里一个来买粮的客人问道:“可不是你们想涨价就涨价?”
“你也知道三年丰年啊,那你听过三年丰,三年寡吗?”
“今年这一点旱意显露,只怕就是兆头。”
粮铺掌柜立马顶了回去,丝毫没有做生意的和气。
林着明听着那掌柜如此说,便和二獭四目相对:“庙里还有存粮吗?”
“还有半缸米,其他南瓜,红薯,玉蜀黍之类的杂粮,大概七八十斤。”二獭掰着指头道。
“那你们还是买点吧。”掌柜的劝说道:“好多人自以为家里有这么些粮食,想着过两个月,春耕开始了,粮食就有盼头了。”
“我做米粮生意这么多年,最是见过这样的事情,四十三年的时候,便跟现在差不多的情况。”
“佃户,或者贫农就留些口粮,其他的换成钱来,但你卖出去便宜,再想买就贵了,不屯年粮,哪个心里能踏实?饿怕啦!”
“地主家倒是有粮,但底下的佃户没粮,不得放贷出去?让那些佃户暂时过了难关?”
“要不然佃户实在饿惨了,不得造反。”
二獭便是四十三年才被送到庙里求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