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全产业飞刀模式,不只是加工资(1 / 2)
正如岛国那边所设想的一样,国内几家参与硫硅电池开发制造的公司也采取了同样的加班策略,也同样开出了高额的加班费和提前预支部分加班工资的福利,但是,与他们所不同的一点是,在总技办的统筹管理之下,参与制造的工人并不仅仅限于几家厂商的自有工人。
几家核心厂家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策略,那就是工人互换。
他们以双倍工资为条件,从全国各地的相关厂家里迅速调集了一批熟练工人,临时取代现有生产线上资历不足、能力不足的那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了整条生产线的效率。
按照即时反馈的结果,这样的人力调度可以使得厂商的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在两周内完成生产要求完全不成问题,唯一的劣势就是,成本实在太高了。
哪怕官方已经声明了其中产生的成本会由官方在事后进行补贴,在短期内对企业现金流的占用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不过,在面临这样的重大技术革新时,哪怕是最目光短浅的决策者,也不会再将视线局限于蝇头小利上,所以这个计划的推行极为顺利。
工人互换在两天之内迅速完成,hr们为了人员信息录入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但好在最后没有出任何纰漏。
加班了一个晚上的肖迪走出厂区,她身边是跟她一样加班了一个晚上的同事李然。
“这家伙给我忙的......真的是领导一张嘴下面跑断腿,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搞这种工人互换,累死我了,到最后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听到这话,肖迪勉强笑了笑,然后回答道:
“你可别在这吐槽了,你没收到消息吗?这都是上面部门的命令,从那個叫什么总体技术规划办公室传下来的。他们这次搞这个也不全是为了效率,据说主要是为了测试,测试什么能不能在人力领域实现更高度的产业协同。”
“什么产业协同啊,不就是调了一些熟练工过来嘛,这谁想不到啊......就是贵而已。”
肖迪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她自己是学经济学出身的,虽然上的是二本大学,但到底是受过基本经济学逻辑教育的,所以相比自己这个同事,她能从这一次上面的动作里看出更多的东西。
正如她所说的一样,这一次的工人互换并不仅仅是为了短暂地针对某一个效率,而是想要测试一种新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在以往,官方对于各个经济体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说白了就是补贴啊、政策金啊之类的东西,这样的手段虽然在很多时候都能取得效果,但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过程中的效率损耗太严重,没法即时产生效果。
一笔政策金的下发需要经过许多环节,从申请开始,到资质验证、到审批、到下发、再到实际使用,往往需要很长的一个周期,而这个周期走下来,经济环节有可能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本的资源配置也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所以,各个企业间的人力协同就成了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毕竟人才是创造效益的核心,一个能力强的员工在短期内能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是通过加大培训、教育投入能比的。
她曾经听说过,在医疗行业有一种叫做飞刀的操作方法,就是在遇到疑难病例时,从别的医院临时聘请技术高超的医生来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操作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产生了极大的效果,不知道多少本来没有救治希望的病人是通过飞刀来解决的。
而现在,官方想要测试的,就是一种基于总技办统筹调度下的全产业飞刀模式。
这种模式一旦运作成功,就可以像现在的医疗领域一样,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并且高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从而使产业内外进入良性循环。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只不过它的第一颗棋子,正好落在了自己所在的广汽工厂而已。
只是,她还有一个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做?
按道理来说,现在国内制造业的效率已经足够高了,再来这么一手,通过资金换取效率,难道真的不会担心产能过剩吗?
搞不懂。
正在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时,身边的李然拉了她一把,指着旁边的小店问道:
“吃早饭吗?吃个煲仔饭?”
肖迪摇了摇头,回答道:
“不吃这个了,大清早的太油腻了,吃个粉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