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爱国主义教育(二)(2 / 2)

加入书签

众人自是不信,却又不知怎么选,于是从左而入,两转三折之后,发现前面是一个死胡同,无路可走,只好回到原处,从右边走,再往前,出现三个门,商量之后走了中间,又走又转,然后又发现到了一个死胡同,于是再回头,走了半天,还在原地打转。

好不容易转到一墙之隔的通道里,走过几个岔路,一会儿遇见几波走回头路的同学,于是跟很快汇成一个十几人的大部队。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忽然有人传来秘籍:“两个门走右边,三个门走中间。”据说消息来源于导游,一行人只有宁可信其有了,只有后面压阵的陈志勇嘴里嘟哝着:“一个门走哪边?”

消息好像是真的,过了几个岔道,转了几条通道,感觉渐渐靠近阵中,于是接着往下走,这迷魂阵辗转来去,从南到北,又从东到西,转了半天,发现又距离阵中心越来越远。此时再想回头,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个岔道口出错了,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幸运的是,有些死胡同的墙面有洞,供无法找到出路的游客使用,于是使出绝杀大招——钻了洞,边走边攀着墙头确认阵眼的位置,又经历了数不清的转弯,数不清的岔路,还有几次钻到,总算是来到阵眼。

一行人也累得气喘吁吁,弯腰塌背,手扶膝盖狂喘大气,看看时间,竟然用了一个半小时。

稍事休息,一行人虽然已经掌握了钻洞绝技,依然一波三折,历尽千辛万苦,狼狈的逃出这个迷宫。

在恋恋不舍的回望中,大巴渐行渐远,羑里城矗立在夕阳下,被度上一层金色的光辉,显得神圣庄严。

“班长,有熟悉的打印店吗?”再次坐上小板凳的刘云飞歪头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打印店?干嘛?”正与人聊得兴高采烈的赵莉,对他突如其来的问话很是不解。

“咱们下一期《石头记》是不是可以打印出来,然后再复印,装订成册?”

“铅印吗?咱们社里可没那么多钱啊,上次没人交了五块钱,也就收了两百多块,买了白纸和彩笔,就剩一百多块了,打印应该很贵吧?”赵莉有些奇怪,社里那点钱公开透明,刘云飞这个当社长的没理由不知道啊。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文学社也有两个月了,出了几期手抄报,虽然老师跟同学们的反响还不错,但是我觉得手抄报跟铅印字感觉还是差好多,另外咱们可以结合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咱们出一个爱国特刊,在全校正式推广一下咱们文学社,这次呢,最好能把特刊递到校领导那里,也相当于咱们在学校报备了,就更加合法了,以后做什么都更名正言顺。”刘云飞边思考边说。“

“会不会步子太大了?现在这样推有点着急了吧?”赵莉有些犹豫。

“我原来也是想等高二,下一届新生入学时再推广,但是我觉得还是越早越好,因为到了高三,咱们高考压力大,就算咱们想继续搞文学社,老师和学校也不允许,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升级考试,刨除暑假,咱们也只有一年的时间。所以,我想早点把社团推广出去,争取早点在大家的印象中扎根,在全校同学中,掀起文学爱好的热潮。”

赵莉沉吟了一下:”嗯,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打印成本应该很高,还是开会讨论一下吧。或者可以找学校盛老师帮忙,看看是不是可以油印?”她有点认可刘云飞的一些想法,却又不是完全赞同,她觉得文学社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的花费太多。

“嗯,钱能省就省,毕竟咱们也不能一下子把一百多块用完再收钱,那样大家都会有意见。学校能油印的话最好,蜡纸和印刷的纸钱咱们可以出,应该用不了多少钱,到时候咱们可以自己动手印,不用麻烦老师。”刘云飞本也不想花费太多经费,本着一切能省则省的原则。

“印多少份?”

“六十份怎么样?每个班两份,每个宿舍一份,每个老师一份。”

“每个班级、宿舍和老师都送的话,是要这么多。”赵莉点点头。

想法虽好,实现却不易,开会讨论的油印,也因为刻板等问题搁浅了。打印又因为费用问题无法实现,不过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热度,大家一致认同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以手抄报的形式出了一份特刊。

农历的四月,正式百花争艳时节,枝头原本黄绿的嫩芽都伸展开来,在微风中摇头晃脑,演奏出沙沙的交响曲。在这交响曲,文学社的人开始忙碌起来。

星期一的上午课间,各个班级陆续收到了《石头记》的爱国特刊,第一版就是刘云飞的文章《我心中的祖国》,结合发生在去年的大使馆被炸事件,先是娓娓而谈的描述,颂扬牺牲英魂,转而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第二版是潘婷的文章《伟大的发明》,一如既往的笔法辛利,有夸张,有反讽,前半部分从中国四大发明的火药到居里夫人发现了铀,后半部分写到生命的脆弱,结尾尖锐讽刺了某个帝国,虽然没有写出名字,字里行间的描写中美帝丑态毕露。

第三版是关于岳飞的故事以及邓世昌的故事,把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代表的伟大展现出来。

第四版是彰阴之行的观感,刊出了几篇游记、观感。

爱国主义特刊的发行的同时,刘云飞还让人教室外的路边,扯起尼龙绳,把前四期的手抄报都吊挂上去,供来往的师生观看,这在校内引起很大反响,最初的几天里,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人在讨论种植一班,讨论顽石文学社。

毕竟这个学校建校以来,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学社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停留在杂志上见过的层面,更有甚者从未听过,他们没想到文学社能出现在自己身边,尤其是在考入这个学校之后,除了几张水泥乒乓球台,就是黄土的篮球场,其他一切活动都是传说,几天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高一的学生特有的福利待遇。

(本章完)

https://www.xddxs.co/read/54409/3021093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