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6 未来的名臣名将们(2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他的战绩有点配不上名将这个头衔。

他发迹是因为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之战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

然而看看他的上司是谁就懂了,玄武门守将张士贵,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在话本里张士贵是迫害薛仁贵的大反派,但真实历史上他很欣赏薛仁贵,可以说是当成弟子培养的。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不是应征当兵,而是主动去找张士贵要求参军。

一个家道中落的小青年,直接找到领兵大将说我要当兵。然后那个大将欣然同意,并把他任命为自己的亲军。

这中间要是没猫腻恐怕谁都不信。

只是历史上没有记载两人有何渊源,大家也只能猜测应该是长辈认识。

不管怎么说,薛仁贵一出场就成了张士贵的亲军。

高句丽之战的时候,张士贵把最容易立功的机会交给他,才有了话本里白袍小将的故事。

三箭定天山水分也很大,因为征讨铁勒时的主帅是刘审礼,他只是副将。

后来平辽东的统帅也是李绩、苏定方等人,他同样只是副将。

把这些功绩算在他头上,属实有点不讲武德了。

他第一次独立领军就是和吐蕃的大非川之战,结果是大败亏输损兵折将,让大唐彻底失去了吐谷浑这个缓冲地。

从此吐蕃的兵锋可以直达大唐边境,威胁河西走廊和西域都护府。

虽然有人解释,是他手下有人不听命令擅自行动才导致的大败。可身为主帅连手下的将领都管不住,这问题也不小了吧?

因为此战失败,接下来十年大唐面对吐蕃都只能被动防守。直到十年后黑齿常之和娄师德先后击败吐蕃,才彻底扭转局势。

所以说,薛仁贵这个名将当的确实有水分。

但要说他没有真才实学也是尬黑,他作战确实非常勇勐,打的异族对他心生忌惮。

还有一定的谋略和战略眼光,可以参赞军机大事。

但他可以作为幕僚长,可以作为一员勐将,就是不能当统帅。

不过这已经不错了,是个值得投资的人才。

而且他父母早亡家道中落,二十多了还一事无成。直到李世民征讨辽东,才在妻子的劝说下鼓起勇气参军。

现在把他找到征召入百骑司加以培养,用不了多久就是一员现成的大将。

想到这里,陈景恪又在纸上写下了薛仁贵的名字。

那么下一个名字就呼之欲出了,替薛仁贵兜底儿的那一个大老,娄师德。

大家对这个名字或许非常陌生,在影视剧里都很少看到这个名字,但在历史上他是文武双全的名相、名将。

历史对他未发迹前的记载就一句话,二十岁中进士,然后就没有了。家中有什么出名的长辈,父祖是什么人皆未记载。

要知道,侯君集、刘仁轨、薛仁贵这种家道中落的人,史书都会详细记载他们祖上出过的名人。

娄师德的相关情况却只字未提,史书上和他一样待遇的人数不胜数。

总结规律就会发现,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就只有一种可能,非名门之后。

甚至出身比较低,低到了写史书的人都不屑于记载。

不过从他能读书,且二十岁就考中明经科进士来看,也不是穷苦人出身。

大概率是地方的富户,或者是比较小的那种寒门。

这种人也有培养价值,按照年龄计算这会儿娄师德应该才八九岁,正好找过来当徒弟。

想想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陈景恪就一阵激动。

先中进士,后投笔从戎。性情坚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堪称忍者神龟。

他打仗百战百胜,势头正盛的吐蕃面对他也只有跪下的份儿。

尤其擅长种田发育,每到一处就先搞屯田。别人带兵打仗要从后方调运军粮,他打仗自产自用。

打长期消耗战,堪称举世无敌。

武周时期全靠他在西部的屯田支持,才维持住西域局势。武则天任命他为宰相,还要让他兼任屯田大使。

陈景恪对他种田发育的技能尤为眼馋,这要是放到地理条件优握的宁远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把那里变成大唐前进基地。

然后大唐就可以不用依赖中原的粮草,实现对西域的完全掌控。甚至还能以此为基础,和阿拉伯人争夺中西亚的霸主地位。

第四个名字有点出人意料,李孝逸。只看前两个字就知道,是李唐宗室。

实际上他确实是宗室,李神通的儿子,李道彦的亲弟弟。

这位少有早慧,高宗时期备受重用。

因为薛仁贵大非川之败,大唐面对吐蕃只能采取守势,他几次去地方任职组织防御吐蕃的进攻。

他的成名战就是带兵平定了李敬业造反。

然而当时李治已经死了,武则天大权独揽,为了当女皇开始铲除李唐宗室。

李孝逸这样出类拔萃又有统兵能力的人,自然成了首要打击目标,被贬谪发配到苦寒之地含恨而亡。

可以说要不是碰到了武则天,他大概率能成为李孝恭和李道宗这样的名将。

现在历史改变了,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他应该能有一番作为。

把他弄到百骑司,既可以结交与他,也能让李世民放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

随后他又写下了几个名字,其中一个是狄仁杰,不过他在这个名字后面打了个问号。

原因很简单,狄仁杰虽然不是名门之后,但家里也是世代为官,他家里人给不给紫霄观面子还不知道呢。

一番筛选之后他写下了十几个人的名字,不过其中一半以上都不知道人在哪,只能慢慢寻找。

但他并没有迷信这些名人,找到了最好,找不到也无所谓。

天下的人才多的是,只不过大多数人都缺了点运气没有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只要把教育搞好了,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源源不断的大才涌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