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7 愚蠢的夷男(2 / 2)

加入书签

长孙无忌知道这必然是受到陈景恪的影响,但对这个同化政策他本人是相当赞同的。

或者说当初东突厥刚刚投降的时候,他就是支持打散安置施以教化的。

只是李世民自己在关键时刻保守了,听取了温彦博的意见保全突厥部族。

后来陈景恪横空出世,彻底扭转了李世民在这方面的认知,让他选择了分散安置施以教化的方法。

折腾了这么多年,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长孙无忌心中也不禁叹息。

说完薛延陀的事情,两人又把话题拉回到了最初。

李世民道:“冯盎一直想割据称王,我就成全他。这次去筑紫岛参观的人里面,就有一个是他的儿子冯智戴。”

长孙无忌佩服的道:“陛下英明,如果可以没有人愿意与大唐与您为敌,我相信他会作出正确选择的。”

“如此,辽东、薛延陀、西突厥和岭南冯氏都不足为虑,就剩下西南夷了。”

李世民说道:“虽然西南夷判复不定,但他们分成数个大部落,大部落下又有无数小部落,缺少统一的声音,士族就算想联络他们也会很难。”

“就算能说服部分部族造反,也难以对我大唐造成太大的影响。”

“更何况我已经抽调了部分火炮给道彦,以他的能力再加上火炮,西南夷掀不起什么浪花。”

长孙无忌彻底放下心来,道:“如此,陛下就可以放下心来,一举解决士族之患了。”

……

尽管士族力量强大,可关陇集团才是真正掌握刀把子的人。大多数关键位置上,都是关陇和新兴勋贵的人。

有了他们的支持,士族反对声音看起来很高,但几乎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更何况此举还得到了寒门和地方大户的支持。

正如李世民之前所说的那样,官学体系受益最大的就是寒门和基层大户。

他们才是士族豪门垄断学问、垄断做官路径的最大苦主。

普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也就无所谓做官不做官,只有他们家中不缺钱有那个资本去读书当官。

可想读书发现知识都掌握在士族豪强手里,想做官发现路径被堵死。

他们内心对士族豪强可以说是深痛恶觉的。

只是他们力量弱小平时不敢得罪士族,现在朝廷带头又有关陇、勋贵们支持,自然也不甘寂寞起来。

创办学校需要土地需要校舍是吧?我们免费赞助。缺钱粮是吧?我们捐赠。

在三方合力之下,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很快大多数州县都已经完成了硬件筹备工作。

甚至有些地方连学生都已经招募的七七八八,就等着朝廷任命的教师就位了。

此时大唐共有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个县,去除羁縻州也差不多有一千三四百个县。

这么多州县,就以一州有一所州学,一个县有一所县学来计算,加起来也有小两千个书院。

每个书院就以十名先生计算,也需要两万个。

即便李世民夹袋里人才众多,可也无法填补如此大的空缺。

但这件事情却难不住他,甚至都不用他怎么操心,教书先生的事情就已经被解决的七七八八了。

依荷找到陈景恪,道:“真人,孔祭酒想让望月谈代他发表一份公告。”

陈景恪好奇的道:“哦,什么样的公告?”

依荷说道:“招募教书先生的公告,您看看就知道了。”

说着她递过来几页纸。

陈景恪接过来看了一遍,文章确实是孔颖达写的。内容非常朴实,开篇就直接阐明作为孔子后裔他要继承先祖有教无类的遗志。

同时还告诉大家,作为儒家的传人,也应当继承这个志向。现在国家要创办官学体系,是儒家门人实现志向的最好舞台。

他号召儒家的读书人主动申请去书院当先生。

不用害怕教不好学生,所有招募的老师都会经过培训,直到合格了才会让去教书。

当然,先生不能白当,有好处的。

凡是书院的先生可享受一份俸禄,可恩荫一名亲卷免试入学。如果教书满五年,参加科举名次进一等,满十年可直接出仕为官。

而且这个优待仅限于今年招募的先生,以后招募的先生除了俸禄将不再享有任何优待。

看过这篇文章,陈景恪也不禁感叹道:“圣人和孔祭酒真是聪明啊,这个公告一旦发出去,出仕无门的读书人还不疯了。”

“此举不但解决了教师的问题,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后备官吏,可谓是一举两得。”

依荷点点头道:“陛下当然英明了……那这篇公告我们就帮忙发了?”

陈景恪肯定的道:“发,不光发,还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发表。”

依荷早有预料,并不意外这个结果,道:“那行,我把它放在第一篇。”

事实也确实如陈景恪所说的那样,当这份公告发出去后,那些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疯了。

纷纷涌到当地的督学衙门进行报名。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要,还是要经过考试挑选才行的。考试题目是公开的,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九经加算经随便挑选一本进行默写。

第二部分是对自己默写的经文进行翻译。

第三部分是写出自己的感悟。

题目并不难,但却足以挑选出合格的老师。

就在外界忙的团团转的时候,远在京中的陈景恪也忙了起来。

他和百骑司约定的一月之期已到,是时候邀请李世民等人去看比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