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美洲人口第一大国(1 / 2)
彻夜激战到三点多钟达到了高潮,已经连续击退美军5次大规模进攻的雪山师防御线上,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
发疯了般的北方军士兵已经没有了队形,弓着腰在布满尸体的战场上冲杀上来,距离防御线已经不足百米,黑压压的北方军士兵也不知道有多少?
在这危急时候
整条战线上数十挺重机枪忽然发威,用火红的死亡弹链疯狂吞噬人命,就像数10条死神镰刀一般交叉穿梭,将那些进攻的美军士兵打得骨断筋折,割草一般的仆倒在地上,为这个浓烈的血腥之夜更增添一抹残酷。
这突如其来的重击枪联手打击,超高效率的收割人命,让麻木进攻的美军士兵忽然惊醒,巨大的恐惧立马笼罩着所有人,不得不潮水一般的退却了。
东方人太阴险了,这么多重机枪一直隐藏着不用,直到最后的危险关头才突然拿了出来,简直让耿直的北方佬欲哭无泪。
眼看着距离胜利只有一线之遥,却生生的被打入了深渊,这种绝望只有面临胜利狂喜一线之遥的美军指挥官才能深刻体会到,整个精神全都崩溃了。
从深夜3:40往后,美军没有再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他们坚韧的战斗意志被摧毁,多半已经认命了。
从没见过这么打仗的,太欺负人了。
当黎明来临
正面宽约10余公里,长2.7公里的加登城战场上尸横遍野,距离雪山师防御的第3道防御线越近,尸体就层层叠叠的堆的越多,鲜血浸染了这片荒野,想必来年野草会长的更加肆无忌惮。
这一夜的战斗下来
美谢尔曼兵团再次损失1.85万兵力,加上昨天损失的1.1万余人,总计损失了2.96万人,再减去万余阻击兵力,以及南下时,与大唐王国三个骑兵师数十场大大小小的作战损失,如今剩下的兵力已经不足6.2万,元气大伤,战斗意志遭受严重挫败。
必须要修整一下,哪怕仅是半天的功夫也要休整,否则北方军自己就炸营了。
坐在土丘上
谢尔曼将军看着南方的眼神阴晴不定,大量的南方佬正在收拾尸体,将阵亡尸体抬到马车上,然后运送到战场后方集中处理。
但是这些南方佬明智的没有跨过中线,仅在雪山师阵地前方约1公里多点的范围内,没有敢于过分靠近北方军。
粗略数一下,大概有一千三四百人和一百多辆马车,正在为美军士兵清理后事。
待在战线里面,北方军士兵也能远远的看到这些南方佬依稀的身影,但没有人去打上一枪或者让他们发泄战败的怒火,这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在东线战场还是西线战场,美内战南北两方都保持一定的默契,各自清理自己一方的战场,不会主动攻击这些人员。
也许,这是给死亡士兵的最后尊重吧!
残酷的战争泯灭人性,但尚存一丝良知,不对打扫战场的人举起枪口,是士兵们默契的坚持。
谁知道多久以后,也会否暴尸荒野呢?
用黄铜单筒望远镜也许能看得更清楚,但谢尔曼将军完全没有那样的意思,他只是漠然的看着远方,似乎已经能够看到自己悲惨的未来……
突围不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敌方防御线上那飘扬的战旗,已经让他的一颗心坠入深渊中,但其中醒目的雪山标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是大唐王国四大王牌部队之一的雪山师(即201师),战旗上高耸的雪山标志就是他的骄傲,一支经历过克里米亚血战的强军。
怪不得昨天夜里连续发动10多次集团冲锋,每一次都像碰在礁石上的浪花一样粉身碎骨。
东方人的战线稳得可怕,即便在潮水般进攻的大军进攻到百米以内时,稳定的开枪射击依然非常有节奏,没有出现任何慌乱。
谢尔曼将军现在深刻领会到北方军与大唐王国军队的差距在哪里?
那就是建军理念的巨大差距。
美利坚合众国是以民兵武装战胜大英帝国的范例,整个国家都陶醉在这样的荣耀中100多年,并且将民兵视为国家武装的基石,视为战争的中坚力量。
所以,美利坚合众国向来不注重常备军的训练和建设,在和平时期少的只有3万余人,多的也只有10来万人,整个陆军参谋总部只有五十几名军官,包括见习少尉。
大唐王国则不一样,其非常注重常备军建设和军官梯队建设,注重保留有经验的军士团队,一名军士就可以有效地指挥起整个排甚至整个步兵连,从而凝聚成极具战斗力的团体。
想到这里,谢尔曼将军忍不住苦笑了;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新国家,忘记了在建国初期是谁无私帮助美国白人战胜英国佬?
在狂热的庆祝之余,将美国民兵的作用推上了神坛,从此奠定了民兵武装在美国的重要地位,一旦发生战争就征募民兵。
所有人都选择性的忘记了在独立战争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法国人,有句话怎么说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在北美独立战争时期
法国人派遣超过10万的大军直接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而美利坚民兵的总数从来没有超过3万人,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都是法国人为主力,给予英国殖民军以重创。
法兰西人对英吉利刻骨的仇恨,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显露无疑,当听说美国独立的消息传来,时任法国外交大臣的韦尔热讷惊喜万分的话是最好的注解。
他说道:
“谢天谢地,这是法国的一次独一无二的和出乎意料的好运,有机会复仇英国佬。
如果英国丢掉了北美殖民地,那么英帝国将蒙受无法估量的损失。
英国是我们天然的敌人,一个贪得无厌、无信义的敌人,贬低法国是它一贯的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