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弘光二年了(1 / 1)
弘光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夜里,朱由崧率皇子、(在南京的)藩王、戚贵、文武大臣拜谒了太庙及奉先殿,然后于弘光二年正月初一的子时正(00:00)于武英殿接受了群臣的朝拜,由此宣告正式进入了弘光二年。
“朕呢,忙于国家事务,内廷的许多事,包括孩子们的许多事,就有些估计不到了。”大朝仪结束后,朱由崧把妻儿们召集起来,吃了一个团圆饭,等吃的差不多了,朱由崧搁下筷子跟妻儿们说道。“后庭的事务,就要辛苦皇后了,来,皇后,朕敬你一杯。”
黄皇后笑盈盈的回应道:“这是臣妾应该做的。”
话虽如此,但黄皇后还是跟朱由崧遥相致意后,把面前的佳酿一饮而尽了。
喝完敬黄皇后的酒后,朱由崧扭头对嫡长子朱慈焈言道:“陈王,过完十五,你就从九五飞龙殿搬回陈王府吧。”
朱慈焈明白朱由崧的意思,即他现在还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所以是不能在宫内成婚的,等住回陈王府去,因此起身应道:“儿臣遵旨。”
朱由崧目光柔和的看向朱慈焈等几个孩子,说道:“国家用度紧张,所以宫里没办法给你们热热闹闹的操办,陈王、霍王、蔡王、安平,可不要心里委屈了。”
朱慈烿等被朱由崧点到名的孩子先后站了起来,然后在朱慈焈的带领下,向朱由崧表态道:“父皇,我等天家子孙,乃与国一体,因此国家强盛了,才有我们的好日子;而如今国势不振,钱就该用在刀刃上,断不敢因为婚事寒酸,怨恨父皇,还请父皇明鉴。”
“都是好孩子,朕不会亏欠你们的。”朱由崧许诺道。“都坐下吧。”
一众皇子皇女坐了下去,朱由崧环视了一周,举起酒杯道:“为了皇明万世基业,为了子孙后世,满饮了此杯。”
包括郑森、宁化蛟等驸马在内的众人便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看到大家都喝了酒,朱由崧觉得兴致已尽,且倦意上涌,便挥手道:“就到这里吧,且回家好好休息。”
众人散去后,朱由崧在黄皇后的陪伴下回到了寝殿,更衣之后,朱由崧忽然又不想睡觉了,便自言自语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更衣出来的黄皇后听到了最后一句,笑道:“陛下怎么突然悲春伤秋起来了。”
朱由崧伸手揽住黄皇后,回复道:“一晃,朕也有四十岁了,也不知道还有几年才能稳定国家,平定内外之乱!真是逝者如斯夫,不可追啊!”
黄皇后啊了一声:“对啊,陛下今年圣寿四十了,应该是七月的寿辰吧。”
“母难日在七月乙巳,”朱由崧揽着黄皇后坐到了卧榻上。“但朕不想办这个生辰啊,到时候,家里人一起吃完面就得了。”
朱由崧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些害怕起来,害怕因为自己改变了历史,而导致生命随时随地终结!
是的,朱由崧要改变这个国家,他有很多事要做,所以,他不想死,也不想一天天苍老。
黄皇后体悟到了朱由崧的心情,探头在朱由崧耳边轻声说道:“陛下还不老呢,臣妾还想为陛下再生几个孩子。”
黄皇后这也不是安抚朱由崧,而是因为听闻了朱由崧有意再纳两位嫔妃的谣言,所以吃醋了。
没错,市面上都说朱由崧已经不行了,所以,为了对抗谣言,朱由崧才有心要找两个年轻宜生养的妃子,不过既然黄皇后热情如火,朱由崧自然有所领会的。
“你啊!”看着其实才三十出头的妻子,朱由崧爱怜的刮了刮黄皇后的鼻子。“今天不成,太晚了,且先睡吧,待朕养足了精神,再赐皇后你一个完美的孩子······”
同样是在除夕晚上,在距离南京数百公里外的余姚县衙里,受到明廷严令通缉的黄宗羲正与好友、复社同仁顾炎武以一壶酒、几个下酒小菜、两人对坐论道的方式在欢庆佳节。
不过,谈着谈着,两人的观点发生了冲突,于是,黄宗羲便与顾炎武辩论起来:“宁人以为眼下是中兴将临了?却是大谬之见!”
弘光元年十一月三日才以南京国子监监生资格出任余姚知县的顾炎武,当然知道黄宗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他耐心劝导道:“太冲,眼下国家形势已经明显转危为安了,若说这都不是中兴之兆,那就亏心了。”
说到这,顾炎武严肃的说道:“没错,今上借【童妃案】、【叛乱案】对东林-复社同志大加摧残,并非是明君所为,但今上难道不是被我东林-复社同志所谓皇帝垂拱而治的主张所激怒的吗?难道不是因为被我东林-复社同志在背地里的谩骂诋毁和步步紧逼所激怒的吗?太冲兄,若是你能正确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情况,你就会发现,今上从没有翻当年【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的意思,也没有替毅孝皇帝(朱常洵)讨回公道的意思;至于容纳阮圆海他们入朝,那也是为了异论相搅,平衡朝局。”
黄宗羲冷笑道:“皇帝的心思当然是要大权在握的,所以,他即不放心我东林-复社同志,又不放心马瑶草,所以,才会硬让我们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从这点来说,的确不能算是昏君,但是,为了实现异论相搅,皇帝不惜出卖史宪之,置其于死地,然后借建虏之手残害之,这难道还不是昏君吗?”
顾炎武摇头道:“太冲,我以为你说的不对,今上并没有刻意让史阁部去送死,实在是尚可喜畏敌如虎,不敢驰援徐州,进而导致徐州刘肇基无法出兵援助济宁,这才让史阁部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尔后又有许定国等无耻之辈出卖,才导致了史阁部的悲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