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现代化(九)(2 / 2)

加入书签

    到了10月13日,美国比较注重意识形态的右翼报纸也开始猛烈抨击起这群为了钱啥也不顾的资本家。但是华尔街日报则是兴致勃勃的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这些美国企业家最终会选择接受巨大风险的挑战么?不完善的商业法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都是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巨大威胁。更重要的是,随着FC货币联盟的建立,这些美国企业肯接受并不稳定的法郎作为支付货币么?’

    这些口诛笔伐看似生猛,但美国大亨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还是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还是要讲规矩,讲道义的。对这帮人质疑批判是一回事,把这帮人往死里整,那就是坏了规矩的事。资本主义国家并不这么干。

    所以美国大亨们在中国看到了这些报纸,也没真的把这些报纸上的内容当回事。尤其是洛克菲勒,他等待着与何锐进行一次会面。这是很难得的会面机会,洛克菲勒对于这次会面中会谈出些什么颇为期待。

    11月15日中午,洛克菲勒在京城的一家饭店的包间里坐下没多久,门一开,何锐已经走了进来。洛克菲勒站起身,近距离打量着何锐。这个39岁的男子的黑发中有了许多银丝,却没有让何锐看上去苍老。

    何锐的神色轻松,充满活力。两人一坐下,何锐开门见山的问道:“洛克菲勒先生,我看过关于您的介绍,在石油业,您的公司是世界上非常有实力的企业。”

    洛克菲勒笑道:“但贵国的国土资源部好像并不欢迎我们在中国投资。”

    何锐坦率的答道:“石油是一种战略型资产,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并非我们不认同洛克菲勒公司的实力,而是在这个领域,我们不能承受风险。”

    洛克菲勒很欣赏何锐的态度。即便是拒绝,何锐也没有负面情绪,只是明确的阐述了中国的立场。所以洛克菲勒也坦率的答道:“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公司就没办法在石油领域投资中国,根据贵国国土资源部的描述,中国石油的位置太深,这种合作开采的代价太大了。”

    “我虽然感到遗憾,但是合作领域也只能如此了。”何锐说道。

    虽然说是遗憾,洛克菲勒在何锐脸上没看到丝毫的遗憾。而何锐继续说道:“不过在其他领域,我们还是有很多合作空间。譬如,石油设备的制造与生产,这就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不大。”

    洛克菲勒最初是想获得中国石油的开采权,既然得不到,就让他认为与中国合作的领域变得非常狭窄。至于石油开采设备的生产,这个投资的确太大,风险也随之提高。石油开采设备虽然也是挖洞,但成本与技术含量可不是打口水井那么简单。一套设备的价格动辄数万乃至于十几万美元,一片石油产区的投资很可能达到数百万乃至于上千万美元。

    这么多投资砸下去,所面临的风险已经不仅仅是投资被中国政府没收,而是投资很可能因为中国的需求不足而失败。

    所以洛克菲勒直接将自己的担心讲给何锐。就见何锐不仅没有意外,甚至没有讶异。这让洛克菲勒感到很有趣,他甚至生出一种猜想,如果何锐不是一位掌握着巨大权力与资源的政治家,而是一位商人的话,何锐的经营能力会如何呢?会不会获得与何锐在军事与外交胜利一样程度的成功?

    何锐已经开口了,“我认为您的担忧是多余的,洛克菲勒先生。中国有很多油田,这些油层虽然埋藏深度很深,但是地质稳定,储量很大。而且石油开采与使用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利润所在,而且石油的使用量会高速增长。所以您担忧中国的市场不足的局面并不会发生。即便是现在的市场,您也不用单纯的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看作是只限于中国地区的投资,苏联、日本都有需求。日本产油区在库页岛,虽然年产量不大,却也是需求。至于苏联地区,其需求非常大,而且是长期需求。洛克菲勒先生,您相信中苏之间能在这个领域进行长期合作么?如果您相信,那么投资中国就意味着您也同时获得了苏联的市场。”

    一提起苏联,洛克菲勒就有些想挠头。如果中国让洛克菲勒感觉是不安全,苏联这个国家则是让洛克菲勒感觉到充满了威胁,所以洛克菲勒不考虑长期投资苏联。甚至不考虑进行投资。

    但这也引发了洛克菲勒的好奇,“主席先生,为什么中国就认为苏联是可以合作的呢?不知您可以告诉我真正的理由么?”

    “真正的理由并不复杂。中国肯为苏联承担金融上的风险,我想您可能听说过,中苏之间采取挂账贸易,两国之间甚至没太多的货币流通。如果从欧美国家的经济思路来看,这风险大到完全不能接受。但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洛克菲勒是真的好奇起来,“您能解释的更清楚些么?”

    “苏联从中国购买的商品并非为了牟利,而是为了提升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理解苏联政府的需求,并且接受了苏联基于这种需求而支付的商品价格。我们当然不会赔钱卖,但是我们可以接受长期的并不高的利润率。”

    洛克菲勒跟着何锐的思路理解下去,当他感觉自己理解到中苏贸易的原理后,忍不住摇头叹息,“哦,上帝!”

    没错。洛克菲勒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竟然愿意为了苏联的建设而付出。这么做的人,注定是疯子,或者是自我感动的家伙。

    感叹之后,洛克菲勒继续问道:“中国这么做的理由何在呢?”

    “您知道中国实施了土改,人民都分到了土地的事情么?”

    “是的,我听说过。”

    “土改的目的是保证人民不饿死,但是人民想提高收入,就需要有更多就业机会。现阶段,中国的国内消费力很低。苏联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他们的消费力比我们高很多。所以即便是低廉的利润,但是苏联的需求很大,中国能够通过与苏联的贸易,增加中国国内就业机会,提升中国的消费能力。即便每一件衬衫只能赚几个美分,但是只要销量够大,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赚到了钱。积少成多,也能增加中国人民的收入。”

    “……主席先生,我没有别的意思。但是您的描述让我忍不住想同情您呢。因为您在军事外交上获得的光辉胜利,与您现在的心态描述,让我无法相信是同一个人会发挥出来的感叹。”

    “呵呵,我能理解。”何锐笑了,“那么,中国来承受金融风险,苏联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知这个判断能否让洛克菲勒先生对投资中国有更大的信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