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竞选(十八)(1 / 2)
1933年1月3日,柏林的气温早就降低到了零度以下,窗外的寒风夹着雪花拍打着兴登堡居住的德国总统官邸。壁炉里的柴火噼噼啪啪的燃烧着,明亮的火光给屋内的家具,以及兴登堡等人镀上了一层金色。
86岁的老元帅静静地听着他所信赖的德国陆军情人员的报告,关于兴登堡的“谣言”。兴登堡当然知道这个谣言是真的,不过他没有丝毫想表达反对的打算。如果想让这种谣言平息,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对其发表任何看法。而且施特歇尔根本无力扳倒兴登堡。
兴登堡能够确定,这个谣言一定是上层放出来的。就在今天白天,兴登堡则从报纸上看到了关于现任总理,兴登堡一手扶持上来的冯·施特歇尔总理要与德共以及德国左翼一起组成多数政党的消息。
施特歇尔这人早就想脱离兴登堡的控制,兴登堡对此非常清楚。再结合施特歇尔联合左翼,以及关于兴登堡在《东部援助法案》中中饱私囊的消息流出,一条非常合理的逻辑线就呈现出来。
德国左翼与容克最尖锐的矛盾就是容克们的土地问题,德共与左翼推动过没收容克土地的政策,被视为民粹的纳粹党退出政党联合提案,这个提案才没能通过。现在左翼势力大增,施特歇尔又得到了中间政党的支持,为了他的总理位置,施特歇尔必然向左翼政党承诺了什么。无疑,搞掉兴登堡是施特歇尔最能拿出手的筹码。
如果只是这件事,兴登堡或许还能容忍施特歇尔一下。但是当下施特歇尔内阁已经风雨飘摇,兴登堡不认为有理由继续让施特歇尔继续当总理。
施特歇尔不当总理的话,现在的总理人选中,只剩下一个希特勒得到了众多的支持。一想到那个巴伐利亚下士,兴登堡立刻心生厌恶。哪怕是让施特歇尔继续当总理,兴登堡都不想让希特勒获得这个位置。
想到这里,兴登堡挥挥手,示意汇报的人离开。老元帅在椅子里做了很久,才终于站起身去休息。第二天,总理施特歇尔被免除了总理职务。
总理位置空悬,德国上层们纷纷推荐自己中意的人选。经过希特勒的努力,德国上层开始认为,反共、反工会的希特勒是当下不错的人选。虽然纳粹党中有着众多社会主义者,不过在1933年,自称社会主义的政府多的是,连法国都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自称走社会主义路线的政党在全世界车载斗量,数都数不过来。如果不牵扯没收土地的话,相当一批年轻的容克贵族们都愿意自称社会主义者。
在当下德国政坛上,德国上层发现他们可以的选择只剩下了希特勒。而且当下德国经济凋敝,失业人数无法得到确切的统计,普遍看法是,德国70%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别的国家中,三个劳动者中有一个人失业,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而德国则是三个劳动者中只有一个没失业。局面如此,便是临时选择希特勒,也不会让局面坏到哪里去。
大批的上层人士开始向兴登堡推荐希特勒,他们很清楚兴登堡对于希特勒的不满,所以这些人也转变了策略,从单个向兴登堡推荐希特勒,转为联名推荐。一封封推荐信送到了总统府,每一封推荐信上都写满了名字,以至于签名的信纸数量比正文都要长。
希特勒此时一边通过兴登堡的儿子向兴登堡总统表达自己对老元帅的忠诚之外,还命令罗姆率领冲锋队开始在柏林各种造势。
德国国防军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数量只有10万。冲锋队的数量已经号称200万。在普遍失业的当下,希特勒得到了德国大资本的资助。他拿出钱来支持纳粹党基层组织各种社会团体,这些团体虽然没办法提供就业,但是纳粹党基层团体为失业的人提供食物,张罗住处,实际上承担起了社会管理以及社会救济的工作。
每天晚上,兴登堡都能听到冲锋队集体行动时候高唱的军歌。冲锋队们以前重要的工作是去其他政党的集会上捣乱,也要保护纳粹党的集会不被其他政党排出的人捣乱。现在这些冲锋队们每天晚上举着火把在各条街道上行走,在彰显实力的同时,也进行治安维护。小偷小摸们只要被冲锋队发现就立刻抓起来,暴打之后游街示众。很快,柏林的治安就异乎寻常的好了起来。
罗姆每天都十分兴奋,冲锋队的行进路线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按照罗姆精心设计的路线,以总统府为核心,由外至内的缓缓推进。冲锋队在全德国号称200万,在柏林的其实只有30万左右。
不过柏林的所有军队与警察加起来也不过三万多点。数量上是冲锋队全面占据上风。罗姆之所以小心翼翼的命令冲锋队靠近总统府,是在进行试探。罗姆也是欧洲大战的军人,官至上尉。他很清楚,如果兴登堡真的下令驱散冲锋队,哪怕冲锋队的数量是正规军的10倍,照样会被打的落花流水。所以试探必须一步步的逼近,决不能随便刺激兴登堡。
德国的上尉距离元帅有9个军阶的差距,上尉这么一点点的靠近并且包围元帅,向元帅施加压力。如此行动带给罗姆极大的兴奋感与满足感。
1月10日,兴登堡得到了消息,希特勒坚定的拒绝了巴本提出的组建“双头政治”的要求,希特勒的要求非常简单明快,他要成为总理,并且是唯一掌握总理权力的总理。
面对正准备读信的副官,老元帅声音中都是烦躁,“不用读了。”说罢,老元帅站起身,走向了寝室。虽然是大白天,老头子却决定躺下。这种无奈的感觉对于兴登堡来说极为罕见,只有在德国参谋总部讨论是否接受协约国停战要求,大量的国内经济数据摆在台面上的时候才有过这样的无力感。
那时候的德国虽然在局面上看似不差,但是国内经济已经被耗干。在1919年,德国婴儿死亡率接近30%,整个德国连填饱肚子的粮食都没有,认输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兴登堡老头子非常厌恶希特勒的原因之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整天吆喝着“十一月罪人”,认为德国的战败是被国内的敌人在背后插了一刀。老元帅非常厌恶这种底层出身的穷小子,这些人完全不懂国家大事。
躺下之后,老元帅只觉得自己半梦半醒。他一会儿仿佛身处战场,一会儿又梦到自己正在老毛奇元帅的麾下听讲。有时候又见到了威廉二世,那是还算年轻的威廉二世,正在讨论着德国怎么样才能胜利。直到老毛奇见到带着眼镜的施里芬上将神色冷漠的向他走来,用那充满嘲讽的标志性语气问道:“你为什么要在1914年选择开战?难道你不知道施里芬计划最后一版是在1906年就没有再更新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