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美国卖粮(四)(1 / 2)

加入书签

    国务卿赫尔想与中国签署卖粮协议的努力遭遇到困难,并没有让赫尔感到气馁。他立刻将中国的要求发回给华盛顿,同时不断联系中国官员,试图找到突破的机会。

    除了在中国国内努力,赫尔还发电报给美国商务部发去电报,要他与苏联进行沟通。赫尔出发的时候,苏联还在与美国就设备买卖进行谈判。到现在还没结束呢。

    就在赫尔的命令发出去的三天后,斯大林同志接到了报告,“美国要求苏联每年增加500万吨粮食的进口,作为回报,美国政府将批准向苏联出售更多成套设备。”

    慢慢抽着烟斗,斯大林总书记有些搞不明白美国佬到底想做什么。美国是粮食出口国,需要把粮食卖出去,这个并不稀奇。苏联作为机械设备进口国,买点美国粮食来缓解美国出口压力,也不稀奇。但是这500万吨粮食,还是每年进口,这就属于给了苏联很大压力。以美国的商业立国的传统,这种做法显得很不地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斯大林总书记请来莫洛托夫,要他给出些看法。莫洛span托/span夫当即答道:“总书记,就我们span所/span知,美国国务卿赫尔正span在/span中国访问,据说他的工作之一,就是希望能够与中国签署更长期的span粮/span食出口协议。”

    斯大林总书记默不作声的抽了半锅烟丝,便感觉明白了大概原因。而莫洛托夫也做了他的推断。想来美国政府的意思是,既然苏联与中国关系不错,而且中国本就有巨大的粮食需求,苏联则是对华粮食出口大国,把这个压力转嫁到苏联,苏联也能轻松应对。

    不过做了这样相对不算是负面的解释后,莫洛托夫又讲了比较负面的解释,“总书记同志,我认为如果我们同意的话,美国也有可能将此事告知给中国方面。所以,我建议,我们将这个消息转告给中国吧。”

    斯大林觉得莫洛托夫的建议好像有些软弱,但是再考虑片刻,又觉得莫洛托夫的建议的确比较妥帖。美国粮食价格便宜,而苏联向中国的粮食出口走的是正常的国际市场价,这中间存在一个价格差距。苏联的确可以从中赚一笔。

    不过一旦赚span了/span这笔钱,就给了美国人利用价span差/span的空间。中国虽然与苏联已经建起了安全互信,政治互信,经贸互信,但是中国虽然span自/span称社会主义国家,span可/span在苏联看来,中国还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苏两国之间签署的《中苏友好条约》,仅仅是确保中苏两国之间不进入战争状态的和平与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不针对第三国,绝非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共同战斗的条约。

    也就是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看法span没/spanspan有/spanspan错/span,span一/spanspan旦/spanspan苏/spanspan联/span赚取价差,美国完全可以利用此事作为与中国交易的筹码。与其被美国利用,直接告诉中国,反倒是最好的选择。

    斯大林总书记磕掉抽完的烟丝,神色似笑非笑,“看来通过我们对中国施压,才是美国国务卿的如意算盘。”

    莫洛托夫没想到斯大林同志竟然做出这样span的/spanspan判/spanspan断/span,span但/spanspan是/spanspan稍/spanspan一/span思索,也觉得这个想法应该是正确的。但莫洛托夫并没有感到意外,现在的世界上能够向中国施压的国家并不多,如果美国现在寻找的是意大利、荷兰、德国之类的国家,中国根本不会搭理。

    如果是英国对中国施压,中国只怕也不会特别在意。法国作为中国的准盟友,他们也不会傻到对中国施压。现在也就是苏联才能给中国制造足够的压力,而且即便制造了压力,只要苏联外交上不出事故,也就是说,负责执行者不是一个傻到真的认为中国是一个可以任由苏联揉捏的国家。那么,双方就可以达成不错的协议。

    “那么我现在就去联系中国外交部么?”莫洛托夫问。

    斯大林点点头,“我同意你的看法。”

    当天,正在思考美国现状的何锐就接到了外交部送来的文件,看到了美span国/spanspan为/spanspan了/spanspan卖/spanspan粮/spanspan的/spanspan事/spanspan情/span如此努力,何锐也觉得挺有趣。到现在,中国不急着签约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何锐在对美国的局势进行判断。

    span何/span锐看了看日历,这都已经5月了。何锐登时有种“山中无span岁/span月”的感觉。最近研究国span际/span局势发展,每天就是工作,吃饭,洗澡,睡觉,周而复始,转span眼/span就半个月过去了。这时间过得好快,眼瞅着就到了夏收时节。

    既然到了夏收,夏种的时间,总理吴有平肯定要按照规定,前去视察夏收情况。何锐趁着吴有平还没出发,让国务院送一份今年粮食情况介绍。

    如果是以前,何锐就直接让农业部的人来做报告。现在中央政府工作越来越上轨道,农业部曾经面对激烈的变革,也就是粮食两季种植的普及问题。现在该普及的地区差不多都已经完成,也该把工作交给国务院负责。何锐要做的,就是有问题去找国务院,而不是自己直接找人。

    很快,农业部的一位司长到了何锐这边。何锐好像见过,却没交谈过。何锐心里面有些感慨,随着国家的稳定,人事安排也终于到了现在的局面。各个部门已经拥有了本就该有的人事权。

    在早期,何锐大权独揽,其中之一就是人事权。一位司长如果没有得到何锐的审核,他就上不了位。当时那么做的原因是何锐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造国家,现在何锐不再“大权独揽”的原因则是国家已经逐渐按照何锐制定的方向确立下来了。即便人事权归了国务院,乃至于各个部,整体方向也会按照何锐制定的国家模式运行。

    这位司长姓吕,吕司长有些激动,介绍情况的时候语速比较快。何锐倒是完全能听明白,所以一直沉默的听着,直到听到了这一段,“……预计1933年,中国年产化肥量将达到1000万吨。新修的水利设施,以及机井的数量能够满足现在的粮食需求。”

    何锐举起手来,span吕/span司长立刻停下来,看着何锐。span何/span锐问道:“span现/span在的河北省,机井每年采水多少吨?”

    吕司长连忙翻了翻文件,很快找到了统计,“大概是3亿吨。”

    何锐心中叹息,局面还是走到了现在的地步。吕司长搞不明白何锐为什么看上去有些不高兴,连忙问道:“主席,您对这种开采有意见么?”

    何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拥有18%的人口,却仅占世界水资源的6%。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占全世界人均水平1/4,也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在全中国水资源人均严重span短/spanspan缺/spanspan的/spanspan今/spanspan天/span,span中/spanspan国/span仍然存在着水资源向南方分布较多、北方水资源远低于南方等问题。河北省人均水资源还不到300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零头和1/7以下。

    在水资源方面,全国人均是世界人均的1/4,而河北人均是全国人均的1/7,河北的人均水资源为全球人均的1/28。世界上人均水资源在1万立方米左右,河北人均水资源甚至不足300立方米,占全球人均水资源的3%。这是河北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偏偏河北又是平原地区,在古代属于中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地。

    无论水资源多么短缺,都不能使河北良田抛荒或工业得不到发展,从而使河北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过去河北每年有关水的消息,基本上就是以下这副模样,缺水抗旱才是主基调。地表水分不足,则只有向地下索取。

    “我没什么意见。”何锐叹道。这话当然有些违心,却不是假话。现在中国人口每年增长都超过2000万,而且这种增长也不会在短时间内降低,而是会维持一段时间。也就是说,中国人口有可能在15年左右增加4-5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人口调查span做/spanspan过/spanspan一/spanspan份/spanspan并/spanspan没/spanspan有/spanspan公/span布的人口增长分析报告,看过这份报告的人都被吓到了。根据现在的人口数量以及出生率来估算,到了1950年,也就是何锐建立全国政府的25年后,中国人口就可能达到10亿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