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友邦惊诧论(十一)(1 / 2)

加入书签

    流体力学,应力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学需要考虑的内容早就有过大量实践。飞机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工程数学专家与计算中心的计算专家们合作努力,经过230个小时的计算,终于拿出了结果。

    王东陆扫过四张长长的数据表,其他三张是另外三个计算中心分批发过来的计算结果。王东陆的团队都累坏了,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每一批数据传过来后,大家都要进行分析讨论。现在就等着最后一批,团队成员心情终于放松下来。就已经发过来的数据来看,四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理论结果都一样。现在只等最后一批数据发过来,完成了对照之后,此次计算就结束了。

    当此之时,大家甚至有时间讨论起国内那些冶金团队有实力完成这样的精密加工。理论数据不管多么精准,都需要能变成现实。飞机设计局的工作是设计,而不是制造。原型机再好,也是其他团队的工作。

    王东陆本来觉得自己应该很高兴,但是心情却意外的高兴不起来。他的思路又忍不住跳到了设计局团队的内部那点破事上去了。另王东陆最不满的那几个人,最大的仰仗是有背景。在王东陆看来,那些人的所谓背景,在某种意义上反倒成了那些人的阻碍。

    如果这些人能够不考虑各种关系,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到工作本身,应该会有远超过现在的成就。可偏偏那些人的目的不纯,是追求结果而不追求工作本身,就呈现出一种令王东陆很不待见的模样。那些人对于“失败”有着魔怔般的拒绝态度。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失败,就要文过饰非,就要推诿责任,就会找其他理由来证明他们没有失败。

    如果这些人只是在自己团队里面这么干,王东陆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但是这帮人为了证明自己,很自然的想通过踩王东陆的团队,去拉抬他们的团队。王东陆决不能忍。凭什么呢?!

    正在想,门被推开了。团队里面的文员送进来最近的参数,正在聊天的组员们立刻起身围上来。参与列表凑到一起,各个成员分队进行讨论。工作立刻紧张的展开了。

    没多久,门又被推开了。这次是有人送来了电报,王东陆接过一看,电报上告知,其他团队已经完成了数据计算,已经准备回到设计局。总工程师询问王东陆何时回来。

    王东陆没有回答,继续投入工作之中。没多久,几个参数内容的分歧就出现了。而且参数的内容有了问题。团队讨论了一阵后,觉得可能是其他几个电算中心提出的计算方法有些问题,王东陆当即说道:“让他们把计算方法发过来。”

    下了命令后,王东陆开始起草电报,“我们在最后一个参数上遇到了问题,解决完后会立刻回制造局。具体时间不确定,我们会每天发电报过去。”

    在焦急的等待中,信息终于传来。众人一对照就发现,第六电算中心的数学工程师提出的一个流体力学计算方式与其他的计算中心的不同,这是导致出问题的原因。

    “发电报,让那人解释一下。”王东陆命道。

    王东陆团队没发参数回来,按照习惯,会议就得推迟。设计局的刘局长只能拿起电话,给总后勤部部长郑四郎打了个电话。现在郑四郎就在贵阳,他前来贵阳的原因是检查当地的军工企业工作情况,但是郑四郎关注了此事,刘局长也得先说一下。

    郑四郎在电话里很沉默,听完后只是说了句“知道了”,就挂了电话,刘局长也没办法,只能继续等。

    在郑四郎对面坐着设计局的书记,看郑四郎挂了电话,有些不安的问道:“郑司令,还没出结果么?”

    郑四郎扫了书记一眼,“我是听老李说,在设计局里面有个刺头。这次刺头家里人是前清的官员,还总以北洋自居。”

    书记知道设计局里面的内斗都被捅到了上头,既然郑四郎都干涉了此事,书记也不想发话。如果他此时对任何一方表达了支持,就会证明他的工作中,团结的部分没有完成。而且事情既然闹上去了,山头的态度就很重要。

    郑四郎见书记没吭声,便笑道:“呵呵,这有什么不敢说的呢?”

    书记听到这话,更不敢开口了。团结工作很重要,设计局内出现这样的分歧,证明书记的管理工作没到位。

    “你快点说,我也好做决定。”郑四郎催促道。

    书记只能答道:“刺头也谈不上,也就是一些工作矛盾而已。”

    “工作矛盾都变成了人事斗争,我说你这书记当的可真有水平!”郑四郎的神色已经变成了笑面虎般的模样。

    书记本想认错,但是他以前在郑四郎手下干过,知道郑四郎可不是喜欢和稀泥的人。而且这次的事情既然都捅到郑四郎这个层面,那是一定要有个结果的。书记把心一横,“司令,我觉得这次的事情我也管不了。”

    郑四郎笑面虎般的神色收了起来,但是脸色变得更不和善,“你是不想管,还是管不了?”

    书记觉得自己大概是要被撸了,至少也是要承担责任,他把心一横,答道:“要是按照规定,我当时是管不了。现在的话,我虽然能管,却不知道还轮不论得到我来管。”

    “呵呵,我问你,要是让你处理,你准备怎么处理?”郑四郎问。

    书记觉得自己好像还有机会,忍不住吞了口口水,“司令,这会儿我也不怕得罪人。大不了就把几个团队解散。”

    “呦吼,你真的敢了?”郑四郎语气终于缓和了一些。

    “设计局就是搞设计的,又不是管思想政治的。如果这么下去,设计局直接让那些人管不就好了!”书记也承受了不少压力,早就对军方一些人非常厌恶。但是那些人在意自己的子弟,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也是书记想敷衍的原因。现在书记要承担责任,那就鱼死网破吧。

    郑四郎没想到书记竟然这么有骨气,倒是觉得自己以前没看错人。这次的事情搞得太不像话,还不足以让郑四郎出面。真正的原因在与,现在总后勤部也在进行结构调整,调整的方向是谁能干谁上。这说起来顺理成章,但是意味着淘汰。意味着以后的评判标准要全面走专业模式。之前的很多人就要在这一轮淘汰中落选。

    而现在的这批人中,很多都是在缺人的状态下被安排的。以中国的传统中,政府体系内能上不能下。如果被撸掉,会被认为是贬斥。这就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毕竟,组织内部有竞争,但是也得讲团结。按照单纯的能力评价,会被认为是不够意思,是要失去人心的。

    郑四郎只能负责起一些比较敏感的部门,倒不是说这些部门有多么不得了,而是这些部门牵扯的人事里面都是些大人物。那就只能让更大的人物来压阵。因为推行这个方案的人是何锐,郑四郎愿意不愿意都得来。

    “我问你,是人有问题,还是团队有问题?”郑四郎还是想让更了解情况的书记来扛。倒不是郑四郎怕,而是要给上面的同志留脸面。

    书记赶紧答道:“司令,你也知道,只要竞争,大家都想赢。非得说人有问题,也不至于。”

    “那就是人有问题了。”郑四郎下了评价。此时,郑四郎也下了决心。一群小屁孩子们竞争,郑四郎也不会在意他们瞎胡闹。瞎胡闹几次,挨了板子,就老实了。但是小屁孩子们找家长,这就不合适了。更加不合适的是,那帮家长们竟然真的下场放话。郑四郎对此非常的看不起,而且也很警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