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慕尼黑会议(二)(2 / 2)
“里宾特洛甫先生,您喜欢历史么?”瑟夫·贝克继续问。
里宾特洛甫摇摇头,他拿起酒瓶给瑟夫·贝克倒满酒,“我除了对德国的热爱之外,最擅长的大概就是品酒。”
瑟夫·贝克很线上对于里宾特洛甫在品酒上的造诣,之前不过是随便交谈了几句酒的事情,里宾特洛甫此次送来的酒就让瑟夫·贝克非常欣赏。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瑟夫·贝克就讲述起波兰南部与捷克北部地区的历史渊源。
给人讲课是很开心的事情,尤其是里宾特洛甫的确对历史没什么研究,而且非常认真的听讲。讲述完了复杂的历史后,瑟夫·贝克给喝光的酒杯中再次倾倒近殷红如血的液体,“里宾特洛甫先生,您如果到匈牙利去,我相信匈牙利人会向您讲述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南部的历史渊源。”
里宾特洛甫装出一种受教了但是不愿从命的态度,“贝克部长先生,德国真的准备好了战争。”
瑟夫·贝克觉得里宾特洛甫真可爱,便笑道:“里宾特洛甫先生,您能帮助其他国家一起解决中欧问题,也许战争就不会爆发了。”
里宾特洛甫带着德国一定会支持波兰与匈牙利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回到柏林向希特勒汇报,希特勒的嘴角都忍不住上扬起来。希特勒不喝酒,他端起茶杯,“里宾特洛甫,我向你致敬。为了你对德意志帝国的贡献。”
面对元首的称赞,里宾特洛甫谦卑的低下头,“元首,德国的当下完全源自您钢铁般的意志。”
听到“钢铁”,希特勒忍不住想起了斯大林。现在德国国防军中坚定反对希特勒的人越来越少,不过那些不再坚定反对希特勒的国防军将校们也没有立刻加入支持希特勒的那一派。这些反对者现阶段变成了怀疑者,所以希特勒准备向那些人保证,希特勒绝不会让德国陷入威廉二世两线作战的战略劣势。想不造成这个战略劣势,德国在与苏联或者法国开战的同时,另外一方必须成为德国的盟友。
以苏联广袤的国土,希特勒不认为自己可以在短期内就击败斯大林,法国必然是德国未来首要进攻目标。那么德国在解决了苏台德问题后,只能与苏联结盟。原本希特勒对达成这个盟约没太多信心,但是里宾特洛甫这次到华沙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希特勒认为里宾特洛甫也许可以完成这件看似几乎不可能工作。
但希特勒此时没有开口,因为里宾特洛甫太想获得希特勒的认同了,如果现在告诉里宾特洛甫,天知道他会不会立刻有所行动。安排里宾特洛甫去苏联,就等到德国搞定了周边事情后再说吧。
里宾特洛甫刚告辞,希特勒就拿起了《人民观察家报》。报纸头条就是《邪恶的东方帝国主义国家中国正在毫不掩饰的干涉欧洲内政》。
“……最近,中国毫不掩饰的提出干涉欧洲内政的要求。欧洲是一个伟大的文明,是创造并且领导现代化文明的中心,自诩为欧洲领导者的英法两国,英国面对这样的要求竟然沉默了,而法国更是甘为欧奸,奴颜婢膝的主动充当中华帝国主义的带路人。德国人民们,现在德国已经不再仅仅为德国的尊严而战,而是为了欧洲的光荣而战!
德意志政府坚决反对中国干涉欧洲内政,所以……”
希特勒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何锐政府就和希特勒政府过不去了。德国当年不就是在青岛占了一片殖民地么,与英法对中国的恶行相比微不足道。德国科学院院长卡尔教授领着专家从地缘政治角度进行分析,也没得出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结论。最靠谱的结论是,现在中国与欧洲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中国担心欧洲发生战争,影响中欧贸易,所以对任何战争可能性都十分警惕。
经济的理由对于奸商们很有说服力,但是希特勒却不能理解何锐的逻辑。在希特勒看来,何锐绝不是一个重商主义者,也不是个资本主义代言人,何锐应该是一名如假包换的民族主义者,一位将本民族的利益至于无上地位的领袖。
所以希特勒一直觉得,何锐应该与德国结盟,共同掀翻凡尔赛体系。以中国的位置,希特勒完全不在意让中国占领整个亚洲。但何锐此时完全不像是一位地缘政治大师,反倒像是一个搞革命搞昏头的毛头小子。因为德国在中国政府的语境里,是“欧美白人至上主义的极端派”。希特勒觉得何锐未免太看得起德国了,哪怕是在盛行反犹主义的欧洲,德国的态度也是最温和的。以至于纳粹党必须通过对美国进行考察和系统性学习,才搞明白了种族主义该怎么落实成法律。
至于希特勒在1938年对犹太人下手,还真的和反犹主义没多大关系。从33年到37年,迫害犹太人是为了就业机会,并且凝聚德国的共识。38年对犹太人的大劫掠,则是为了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何锐在国际上素来被认为是经济学家,怎么连这种事情都看不明白呢?
即便在中国这里遭受到如此屈辱,希特勒只能干生闷气,除了在报纸上骂骂何锐之外,希特勒对于中国毫无办法。别说德国现在拿中国没办法,连英国拿中国也没有办法。
希特勒觉得英国拿中国没办法,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却不这么觉得。最近欧洲民意沸腾,遥远的中国赤裸裸干涉伟大欧洲内政的意图激发了整个欧洲的不满。借着这股子民意,张伯伦公开表示,“关于欧洲问题的会议必须在欧洲召开,如果中国不愿意来参加会议,英国绝不勉强!”
这个公开表态得到了欧洲各国的一致支持,法国则遭到欧洲各国的共同指责。以至于法国政府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法国报纸上也开始出现了不少批评何锐的声音。
李润石看到这些变化,当即向何锐表示,“我们就去欧洲参加会议吧。”
何锐笑道:“你去欧洲后,多举办记者招待会。既然欧洲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那就告诉欧洲各界,中国是一个安全的国家,欢迎欧洲的学者到中国的科研机构工作,欢迎欧洲的商人到中国投资。伟大的中国张开双臂欢迎一切有能力有勇气的人才到中国来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