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残秽的延续(十)(1 / 2)
方桐正犹豫着要不要寻找声音的出处,这时老赵从前面走了过来。
发现方桐似乎有心事,急忙问他是不是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本不想小题大做的方桐,发现对方的神态不太正常,于是反问他是不是有发现。结果下一秒,对方就伸出了手,手心里还握着一团白色的棉絮状的东西。
方桐也不知道他拿着的是什么,下意识伸手要去摸,但被老赵打开了手。
“别碰,这是白绫......”
“白绫?”方桐脑海中飞速搜寻关键词,最后等着眼睛问,是不是跟和珅上吊时候的白绫是同一种产物。
都知道,当年嘉庆帝赐给了和珅一条白绫,他朗诵了首绝命诗就自缢了。
如果老赵手里的东西,也是跟其上吊一样的东西的话,那还真要感谢一下他没让自己去触摸。
要知道,沾过死人气息的物件,多多少少都带着晦气,看一眼都会跟着倒霉。
“嗯。”老赵点点头,“我在房梁上发现的,看来,这里还发生过不少的事情呢。你呢,一定瞅着啥玩意了吧?”
“没,我听到了风铃声......”
老赵也疑惑了下,不过很快就恢复平静。
因为他说这样的院子,有个风铃也不是什么唐突的事情。
“可风铃不是岛国的东西么?跟晴天娃娃一样?”
老赵哼了一声,接着说它们可真是把咱们那些玩剩下的东西都给发扬光大了。
他一边往里面走,一边解释说,据说,风铃起源于华夏国古代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占卜,有人也用它判断风向。
据记载,唐朝时,唐睿宗的儿子歧王在所住的宫中竹林里挂了很多玉片,听玉片的碰撞声判断风的方向。这些玉片就是占风铎。后来,这样的风铃被到大唐留学的岛国僧人带回国。
起初,风铃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
人们认为,在可以听到铃声的范围内,邪魔鬼怪都不能近身。
在岛国有一则民间传说,说的是明治末期,东京的京桥附近有个长长的陡坡,那里时有鬼怪出没,天黑后无人敢走。
有一天,一个卖风铃的小贩回家迟了,经过这个荒山坡时,看到一个窈窕女子站在路边,长袖掩面,抽抽搭搭。于是小贩问:“娘子,为何哭泣?”
询问再三,不见女子回答。小贩禁不住上前拽女子的衣袖。
女子缓缓转过身来,原来却是一张无嘴无鼻无眼光滑如蛋壳的脸!
小贩吓得大叫一声拔腿就跑,身后背着的风铃大响。那女子本要追赶,一听到铃声便倏地消失了。
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老赵也没再多说,当他们俩走到正房前的时候,他开始介绍起风铃的种类来了。而且越说越详细,方桐十分不解。
“现在风铃花色品种层出不穷,有金银铜等金属制成的,有用石头陶器制作的,在靠近海边的地方还把贝壳串起来当作风铃。普通的风铃是铁和玻璃的,最有名的当数‘南部风铃’和‘江户风铃’......”
“那个......您咋知道这么多?”方桐好奇地问。
“因为我姑娘就在岛国那边倒腾这些玩意,哼,现在谁家还会挂那些玩意儿啊?”
他的话音刚落,一连串风铃声霎时间响起。
两人就跟被雷劈了似的,大眼瞪小眼,一动都不敢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