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国际招商引资洽谈会邀请函(1 / 1)
“千军万马招商,千方百计引资”的烽火燃遍了全国大江南北,于是,顺应其形势,各式各样的招商会遍地开花,招商人满天飞的景象热闹无比。
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我办公室的招商邀请信函络绎不绝,有在首都的,有在沿海开放城市的,也有在风景优美的风景区的,更有在欧洲甚至美国日本的。而对于他们举办的招商会的介绍文字,创意十分生动有吸引力,彷佛你只要交上会务费去了那里,便是来自全球的商贾巨富云集在你的身边,遍地黄金等待着你去“拿”。而实际的情形如何呢?扯虎皮做大旗,几乎是他们的本职。
“钱没少花,饭没少请,差旅费也花了不少,可是,引进了几个项目呢?”一个和我关系还算亲近的领导某一次推心置腹地跟我说。的确,项目几乎一个没有成熟地引进,而引进的几个项目,大多都是本土企业实实在在的投资项目。而其他部门的工作又何必不是如此呢?所以我很欣赏仙山上的一处四个字石刻“劳劳何为”,通过落款知道陈兴亚也算是历史上一名显赫人物了。
作为招商人员,当然希望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即便没有招进外资,但是,旅游的诱惑从心底里是难以拒绝的,尤其是年轻人。
对于这些招商会的邀请函,我还是有选择性地向领导汇报,像那些去欧美日的招商会是不能汇报的,因为那些地方,领导都想去却往往没有机会儿。
北京的这个招商会,领导同意了,因为他们组织者罗列了好多的外资公司,以及外资公司的高层姓名,给人一种货真价实的感觉,并且会务费用也不是很高,每位3000元,并且包含食宿。
自己一个人出差,坐飞机就有些奢侈,于是主动提出乘坐火车。好久没有坐火车了,我一直喜欢在火车里听着咔哒咔哒的节奏,看着窗外的风景,飞速地向自己身后掠过,俯瞰江河,远望群山。
到了北京火车站下车,打车直接去了会议地点,顺利住进了酒店。次日的招商洽谈会上,我方相关投资介绍材料,还有自己的名片,都准备齐整,早餐后就来到了会场。
会场人头攒动,各色皮肤的人中齐聚一堂,有黑非洲的酋长助理,有美国大佬,台湾客商,至于阿卜杜拉的名片递过来以后,就知道是阿拉伯那儿来的……与会人员相互彬彬有礼地交换着名片,用各种语言交流着——我发现大多西装革履的洋人们几乎都会说汉语,这不得不叫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在中国留学的学生,而不是大使馆来的托儿。
会议开始,先是举办方,北京某国际投资顾问公司老总讲话,旁边的英文翻译煞有介事地翻译着他的讲话,估计那小姑娘会议前就把老总的讲话背的滚瓜烂熟了,因为从她的神态和发音流利程度上看,她的英语水平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更不用说同声翻译了。
我坐在下边,怎么瞅怎么觉得台上站着的这个家伙的面容那么熟悉,再仔细听听他讲话带出来的乡音,越来越感觉熟悉,难不成他是我高中上一级的那个学习尖子王学庆?
接下来,上台讲话的是某国驻中国大使馆的一个商务参赞,他首先称赞了举办方的支持和帮助,接着说了好多他们国家在中国成功的投资项目和天文数字一样的投资额,最后提出了希望与会者多多交流,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发言的还有迪拜某集团的阿拉伯人,滴里嘟噜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语言,翻译当然也换了一个绅士,他偶尔幽默的说几句俏皮话,逗得下边发出一阵阵不大也不持久的笑声。
中午的冷餐会,大家更加增添了交流的机会,可是,我发现上午来的外宾少了几位,和个别外商谈投资,似乎找不到一致的话题,我要搞度假旅游,他想做石油;我想做企业深加工,他想搞外贸出口……
终于有机会儿和会议主办方的老总见面了,客气地碰杯,抿了一口红酒以后,我用家乡话喊出了他的名字,的确把这小子惊得不轻,且有些尴尬,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我想进行深入交流。可是,他不接招,聊些母校的事儿后,借口离开了。
不久,他来我们这个城市的某五星级酒店也搞了类似一个招商会,我免费被邀请前往参加,并且为会务做了些义务劳动,包括某些免费项目。我发现有些面孔很熟悉,是在北京见过的,原来他们真的有托儿啊。我俩会心一笑,他说句形势所逼,我说句你脑子够大。
后来,失去了和这位仁兄的联系,只是听说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降温,他也金盆洗手,可是赚了个金盆钵满。
北京这次会议,我粗略为他算了一笔账,纯收入在十万以上。除了嫉妒还有羡慕:英雄也好,商人也罢!只要顺应形势,有了创意,聚集到资源,就可以成功——至于良心上是否受到谴责,那都是次要的事情了,正如“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你会笑话商人的无良吗?
会议安排去长城等地旅游,我提出退出,毕竟几段长城我都去过了,颐和园、故宫也都留影纪念了。他安排手下主动退回我几百的会务费,算是对老校友的安慰吧,那钱都知道,可以装进我自己的腰包,因为发票已经开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