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章 天子(2 / 2)

加入书签

杨玉瞥了眼对方,语气淡淡道:“吾有三可用三不可用。”

刘启正色,做出聆听状:“先生请说。”

“一,欲开疆拓土者可用,二,欲强国富民者可用,三,欲立旷世功勋,垂名千古者可用。”

刘启听得心花怒放,新潮澎湃,此三者不正是他这个立志做明君的皇帝所求吗?然而杨玉接下来的话,又让他面色一变,分外凝重。

“三不可用者,一,心胸狭隘者不可用,二,无雄心抱负者不可用,三,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者不可用。”

最后一个点指的当然就是刘启现在的状态了,历史上再过几日,他就会被袁盎等一群人说的摇摆不定,最终下决心杀老师晁错。

“当今之世可用我者,唯孝文皇帝一人耳。可惜,吾出山晚了,不能瞻仰文帝之圣颜,惜哉,痛哉。”杨玉故意说道,说完摇头叹息不语。

刘启心中一凛,对方明言只有“先帝”可用自己,看似言辞上拔高了先帝,表现出对先帝的景仰,但实则是表明并未看上自己这个“现帝”,对此刘启有自知之明。

他也曾于深夜无人时拷问过自己,若是高祖与太宗面临自己如今的处境,表现会如何?答案是自己远远不如。高祖那可是群雄逐鹿,从无到有打下的天下,太宗即位之初形势更是严峻艰难,可也一步步坐稳了天下。

刘启陷入沉思,知道这是在考验自己,能不能做到像先帝那样。

要想用他,那就必须学习先帝,这是对方的潜台词。

至于哪些方面学习先帝,刘启确是未曾细想。

“朕虽德不及一毫,材不及万一,但也愿跗先帝之尾翼,承先帝之仁德,溯先帝之遗志。”刘启思考片刻,郑重的向杨玉举手下拜。

御史大夫晁错胸膛起伏,怒目直视,任何有损天子威严的都让他心中不快。很显然,在他心中,杨玉虽有贤才,但明显还不具备让天子下拜的资格。

郎中令周仁也忍不住投来了目光,难掩惊讶。

虫捷目瞪口呆,直勾勾的盯着刘启,简直难以置信,这还是那位登基三年来近乎横行无忌,从不妥协的天子吗?

郑当时激动无比,又是崇敬,又是欣慰。崇敬的是中方先生其人,竟让天子折服,欣慰的是天子礼贤下士,为社稷为天下纳得一大才。

君明臣贤不正是士人所求吗。

杨玉深吸一口气,知道该自己表态了。

他起身,振衣整冠,恭恭敬敬下拜稽首。天子都下拜了,他就要更甚一步稽首了,即磕头。

自从下山那一天,杨玉就知道终有这一日。

命字,拆为人一叩,反抗不了的。

杨玉三拜稽首,天子刘启还礼,然后亲自扶起杨玉。

两人将这份君臣相见之礼几乎做到极致,刘启向世人昭示他的礼贤下士,杨玉则展示他对天子的效忠。

“请先生与朕同乘。”刘启说道。

“谢陛下。”杨玉揖礼道谢,并未拒绝皇帝的亲近之举。

与皇帝同车岂是一般的荣誉,非亲信不可为,一如秦始皇时的赵高,蒙毅,还有历史上的汉武帝数次巡游天下,参乘的都是大将军卫青。

秦皇汉武都如此,遑论他人。

车舆缓缓启动,离开了此地。

皇帝走了,御史大夫晁错却没走。

他目光射向虫捷,后者心头一跳,隐隐不妙。

果然,晁错冷冷开口了:“虫捷,汝公然违背禁令,于春日田猎,公自请廷尉走一遭。”

虫捷大感晦气,此人眼睛实在是毒,瞒过了天子,却躲不过此人。同时暗恨不已,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位彻侯,若不是被其抓住了把柄,何至于被对方如此指名道姓呵斥。

他虫捷也是要脸的。

“晁错,汝休得欺人太甚。”他面色阴沉的看了晁错一眼,冷哼一声,气得挥袖离去。

这还没完,晁错又将目光扫向游侠们。

游侠们吓了一跳,他们虽然见识浅薄,不认识御史大夫的银印青绶。但晁错之名在这长安城不说止小儿之啼,但其行事强硬不讲情理也让人闻之颤栗。

“捉拿廷狱”晁错一句话就将这群游侠打落悬崖。

捉拿盗贼惩治不法虽是廷尉之职,但御史大夫事事有权过问。

晁错环视一周,天子车舆经宣平门入了长安城,此地只留下杨玉驻留数日的痕迹,不见了其人。

这是结束吗?

不,只是开始,谁都知道未央宫中还有一场君臣问对。

晁错不禁陷入了沉思。

【作者题外话】:此时应该称刘邦为高皇帝或者太祖,高是谥号,太祖是庙号。高祖这个称呼还是后来汉武帝时流行开来的,这里做了些调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