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最好吃的午饭(1 / 2)

加入书签

构建营地很快捷,

尤其是在麻烦的材料难题被解决后。

把营地周边一里距离的民房全部拆掉,

砖石被搬走,房梁被带走,就连腐烂的木板也成为伙夫营做饭的材料。

营地周边清空后,最先搭箭的是三丈高的瞭望台。

负责值守的八支百户队开始在上面执勤。

随后是木头栅栏。

一排排木头钉在一起,并排成一线,形成一个五百丈的防护栏。

简易帐篷间隔五丈布置一顶,形成防火带。

一旦发生火灾,或者敌人夜袭放火,巨大的空地,可以保证周边的战兵不受影响。

沿着防护栏,工兵们辛苦挖掘出三道防护骑兵冲击的陷马坑、中间布置陷马桩。

临近栅栏又是一道陷马坑。

坑只有一丈深,但有四尺宽。

如果是文朝时,坑里面还会布置各种削尖并用火烤的鹿角枪和竹签。

但乞活军没有这么多人力、材料去布置。

只能简单在上面布置一层草皮伪装。

一旦有骑兵错误踏进去,巨大冲击力下,马匹必然会折断马蹄。

上面的骑兵功夫好,及时跳离还好。

如果没有及时逃开,被上百斤中的马匹压倒腿,轻则残疾,重则要命。

为了防止敌人高手偷袭,

万小宝把床子弩布置在营地大门两侧。

直到乞活军将营地修建完毕,安庆城的守军依旧不动如山。

这让程思远等人十分失望。

不过士兵们倒是松口气。

在他们眼里,坞堡的守卫终究是各个家族的奴仆。

安庆城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军队。

可实际情况上,两者没有多大差别。

无非是安庆城的士兵是各家的精锐,在各种待遇上更加优渥而已。

这也是姜云龙先秘密拿下坞堡,再攻城的原因。

如果直接攻城,一旦失败。

兵力才一万人的乞活军就面临着坞堡私军与安庆城守卫联手围攻的危险。

而先拿下坞堡,不仅获得足够的补给、军械,还可以提高士气。

避免前后夹击的危险。

随着营地修建完毕后,前军后转,进入营地内。

中军接替防守职务。

累了一上午的后军、前军吃午饭。

乞活军的午饭很简单。

不限量的稀粥、两张腌菜饼、一条咸鱼干。

军官们数量依旧较多。

不过比起出征前,减少了一半。

被扣掉的一半,交给了他们在团山城外的亲眷们。

即便如此,这些食物依旧让众人回味无穷。

“真香!”

程思远端着州,咬一口腌菜饼,就着一口粥咽下。

本就不大的眼睛,吃着腌菜半眯着。

不知道还以为他在吃什么山珍海味。

依旧是军官率先吃,其后是普通士兵。

等级严明的背后,是高度的秩序规矩。

姜云龙忍受着嘴里的韭菜苦涩味,每吃一口,就必须喝下一碗粥稀释。

这种咸中带着苦涩味,主要原因是盐的问题。

天下盐的来源分为三种,井盐、海盐、矿盐。

最好井盐是蜀地井盐,这种深藏在大地之下的卤水提取出来后,火烧蒸煮。

味道虽然还有微量的苦涩,但咸味十分纯正,带着一点点甘甜。

如同蜀地山川下的纯净卤水。

姜云龙等大江帮故旧都是吃着蜀地井盐长大的。

蜀地井盐也因为味道好,受到天下人的喜爱。

但蜀盐需要打井,然后从百丈深井里打取卤水。

工艺相对复杂,价格较高。

海水煮盐是最快捷的办法。

徽州北方的鲁州、东面的海州,都是海盐盛产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州的海盐就畅销天下。

海盐通过汲取海水,同样是焚烧蒸煮形成的。

不过比起甘甜美味的井盐,海盐带有一股海洋的腥味,同时比较苦涩。

由于盐价高企,尽管历朝严禁私人制盐。

但从沿海各处,一直有盐贩子偷偷制造海盐贩卖。

但与矿盐相比,这种苦涩又不算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