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姜家的大方(1 / 2)

加入书签

陈友亮笑着说道:“姜旗主拿命跟我要,我能不给?”

“看看其他人,自以为坐在江城内运筹帷幄,有定鼎之功,所以一个个认为自己应该称公做侯。”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大江帮已经收服神州,一统天下了。”

闲聊几句后,陈友亮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文书,交给姜鸿飞。

“看看,姜旗主,看完后说说你的看法。”

姜鸿飞起身接过文书,坐在椅子上快速翻阅。

陈漓拖着椅子坐在旁边,伸长脖子观看。

这是大江帮密探从北方传来的消息,

内容与陈雲介绍的差不多,但更加的详细。

甚至红巾军的各个将领修为、偏好、出身都一清二楚。

红巾军现有的物资、各军实力都被摸清楚。

姜鸿飞不禁感叹,从探听情报上,黄旗军与戎狄斗了五十年,经验丰富。

汪宝兄弟建立的小队,跟黄旗军比起来,犹如幼儿与小宗师一般。

陈友亮在姜鸿飞、陈漓看最新情报的时候,拿起桌子上的文书,开始审批。

三州一地刚刚恢复,各地申请钱财支援的数不胜数。

很多县城的府库被五行旗扫过,连老鼠都得搬家,新任官僚们连月俸都拿不出来。

陈友亮心里很不满,但五行旗是他的嫡系,也是最大的支持者。

这件事只能当做看不见。

大笔一挥,从府库抽调一部分钱财。

这笔钱,还是黑旗军送过来的。

打仗,打得就是钱粮。

要不是姜鸿飞送上来大笔财货,

加上大江帮几十年的老底子,以及江城的缴获。

府库早就空了。

这也是称王改制迫在眉睫的原因,要是再不建立一个稳定的规章制度,

下一次大战,这大江帮就真要被吃垮了。

当陈大帮主处理了十几个申请支援的书信后,拿起下一个文件,发现古铜县令与黑旗军转运使联名奏本。

古铜矿在吕乾重新梳理,黑旗军、义军、县衙三方人员调配下,开始铸造铜钱,

预计月产铜钱六万贯,钱息六千贯,以后产量会逐渐提高。

“好啊!”

陈友亮的叫好声,吸引了陈漓的注意。

看到陈漓和姜鸿飞抬头。

陈友亮拿起文书笑道:“古铜县来了一个好消息,古铜矿已经出产铜钱了,一个月六万贯,钱息六千贯,以后产量会逐步提高。”

“按照他们的推算,在明年初就有望彻底恢复古铜矿的产量,重新达到文朝时年产十二万贯钱息的巅峰产量。”

“姜旗主又为帮里立下一个大功劳。”

陈漓心下一喜,古铜矿名义上由白旗军和黑旗军共掌。

他派人去看过,听说大部分矿洞坍塌,产量很低后就没有太在意。

干脆做个人情,让姜家插进来。

所谓一分为二,不过是为了让姜家和自己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点。

只是他没想到姜家人这么厉害,才一个月时间,就重新清理出矿洞。

甚至还开始铸造铜钱,现在一个月钱息六千贯,

但明年就是每月一万贯,说不定以后还可以是两万,三万?

这可是相当于几万两白银,不是什么小数字。

陈友亮看了儿子一眼,看出儿子心里想法,但他作为陈漓的父亲。

老子向儿子要东西,天经地义。

“古铜矿铜钱事关新朝国库,所以铜矿收归总库直属统管。”

“黑旗军转运使吕乾,有大功,兼任古铜县监察使,领仓兵三百,望能加大铜钱铸造量,缓解府库钱财不足。”

陈漓顿时苦着脸,心里有些埋怨吕乾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先告知自己,而是直接上本帮里。

姜鸿飞自然清楚这件事,甚至这本文书,还是姜鸿飞做主。

只是没想到这个文书,陈帮主现在才有时间看,而且还是这个时候。

好在他为了减少白旗军的愤怒,还特意把常子春拉上分摊怒火。

古铜矿的破坏“很严重”,正常修复需要海量的人力,

这也是白旗军幕僚看过后,认为白旗军修复困难的原因。

所以他们将古铜矿交给赵家和姜家共同打理,用一半的收益,推动两家发动本地势力重建古铜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