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牧民新生活(2 / 2)

加入书签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远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

牧民们乡音未改,但已经可以用官话和郑毅对话了。

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朝廷、感谢皇爷,让他们这些牧民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可以用上了点灯,可以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自来水能够入户,洗澡都可以在家洗。

想想当初住的蒙古包,吃不上、喝不上,过一段时间就要坐着大车迁移到别处。

至于洗澡、自来水、液化气这些东西,做梦都梦不到那样的场景。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会分外的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些四十多岁的牧民们,都是经历过当初艰苦生活的。

所以对于大华朝廷,对于郑毅这个皇帝,那真是由衷的感激和忠诚。

对于当初的刚加入大华时候那种彷徨,现在真的是感觉无比的庆幸。

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后代人也没必要天天赶着牛羊到处迁移了。

儿孙们都背着书包进入学堂,读书学习做对大华有用的人。

很多孩子走上社会,进入工厂、企业,或者自己建厂过的也是美滋滋的。

日子变化的太快,让很多牧民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等到发现都是真的,立刻就将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转化为对华夏帝国的热爱和忠诚。

如今谁要是敢让他们失去这样的好日子,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拿起刀枪拼命。

所以参军的青年之中,蒙古族一向是除汉人之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

几乎个个都争抢着加入军队,保家卫国、守护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在养殖厂,郑毅好像感觉回到了穿越前一样。

牛羊都在干净整齐的圈内悠闲的休息。

配置的饲料和牧草按照比例会投喂。

饮水也是直接接入到每个圈内。

每个养殖场还设有专门的牲畜防风区域,给这些牲畜一个出来活动的位置。

然后还有专门的挤奶区、无菌化储存区,还有专门剪羊毛的区域,饲料的拌料室等。

每个养殖厂会配备一个技术员,做防疫和科学养殖的工作,大多数都是老板或者老板娘兼着。

每个月还会有朝廷派出的技术人员和兽医过来,到这里为他们养殖的牛羊检查身体。

可谓是全方位服务,让牧民根本不用担心其他的,只要做好最擅长的事情就行了。

巡视完牧民的生活区域和养殖区域之后,郑毅又在当地陪同下前往沙化的土地上。

这片土地因为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的原因,已经成为了一片广阔的沙漠。

不过当前这片沙漠,已经开始了人工防沙、治沙。

而且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了。

如今在沙地边缘当初种植的小树,如今也都有手腕粗细了。

这个工程的开展比他呆的那个时代早了三百多年。

而且如今的沙化也远远没有后世那么的严重。

治理起来也要轻松很多。

当然如果不是赶上小冰河的话。

归化行省这边的陪同主官哈丹巴特尔说道,“皇爷,自从三年前您提出了防沙、治沙,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旨意之后,我们归化行省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绿化治理行动。在农科院、水利部、农业部和归化大学农业学院的协助下,还有全体牧民自发、自主的参与下,时至今日我们归化行省已经植树造林和植草超过三十万平方公里,在河套、塞北、居延各地也都成效显著,很多沙漠今年都没有再次扩展。”

“同时我们也开始减少游牧,让牧场得以恢复,相信不出五年,您再来这边肯定会大变样的!”

“只是如今冬天气温太低,很多植物没办法扛过严寒低温和大雪,加上经常会出现干旱的情况,让我们无法种植多样植物,也不知道这种见鬼的气候多久能够过去!”

“过去就不要想了,至少我们这辈子不容易见到。”郑毅对着已经绿化颇有成效的沙漠笑着回答说,“不过你们也不用在意,我们老祖宗有句话说的好,叫做人定胜天!水利、农林和建设几个部门已经通过了,在高原这边兴建水利工程的方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这片塞外江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