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朕要佂华(1 / 2)

加入书签

若是郑毅知道朱由校心中所想,定会带着大军打上金陵。

将这个少年狠狠的教育一番,让他认清楚爷爷就是爷爷。

不过话说回来,朱由校对于大华求助还是很有种得意感的。

大华崛起不过十年,就已经虎视天下,版图比起大明来要多出十几倍。

而且蒙元残余,也就是蒙古诸部,在大华的打击之下全都臣服,乖巧的像孙子一样。

他们大明自从洪武皇帝起兵,到他爷爷万历的两百多年间,蒙古几乎每年都是心腹大患。

就算是洪武和永乐两位帝王,多次进入草原北佂蒙古,到最后也没有让蒙古伤筋动骨。

反而让鞑靼和瓦剌趁机做大,为祸大明数百年,每一代皇帝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蒙古。

还有女贞,在关外耀武扬威的,大明驻守辽东几十年,也仅仅是遏制住他们的发展。

人家大华从北方而来,三下五除二的将女贞诸部给收拾了,努尔哈赤在李朝自刎。

再看李朝和倭国,李朝一向乖巧小弟就不说了,倭寇祸患大明海疆数百年。

最后咋的?国家的名号倒是保留下来了,但基本上也就是个空头皇帝。

如今倭国有汉人千万子民,将那些倭人整个给彻底化改造了。

朱由校也是个热血青年,他也曾梦想带领千军万马征服世界。

不过作为大明皇帝的他,最多敢任性的在皇宫做个好手艺人。

征服世界?别想了,就朝中这些人还不得将他给烦死?

再说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的,连刀枪都拿不动、盔甲都配不上,还咋去领军打仗。

是以他对郑毅还是很崇拜的,郑毅此人之能不亚于洪武、永乐,若是保持如此势头,汉武唐宗是可以比肩的。

怪就怪那人太嚣张,兄弟之国又不代表你跟咱爷爷是兄弟?出口就是贤孙,差点没将青春期的他给气死。

朱由校平复了下心情,装作平淡的样子问道,“大伴儿,说说那大华皇帝求咱干嘛?”

“回禀皇爷,去岁元日,安南到中京朝拜,郑以安南多次袭掠大华商船、骚扰海疆、侵占华夏岛屿为由,让安南国黎氏麾下两大权臣,郑氏和阮氏交出凶手、赔偿损失,并且承诺永远不能干扰我华夏疆土,其中也包括我大明疆土!”

魏忠贤捡着能说的加工一下,给小皇帝说讲了一下因果。

“此事做得对!小小安南多次扰边,在南海多次袭扰我大明渔民和疍民,其心可诛!”

朱由校拍了把自己的大腿,对郑毅的行为充满了赞赏,他也想如同郑毅这般的强势。

可是那群“衣冠禽兽”动不动就拿出圣人之言教育他,什么仁义道德,狗屁不通!

“是是是!郑毅此举确实大涨我汉人士气!给安南下了通牒之后,大华也没有别的举动,安南也根本就没有理,别说赔偿,连再派人解释都没有,这就惹怒了那大华。去岁五月,大华召集暹罗、占城、真腊(高棉金边王朝)、满剌加诸国组建联军,以舰船为辅助,自占城故地出发,对安南国进行讨伐!”

“哦?这郑毅倒是个真男儿!对这样首尾两顾的小人之国自当动用大军,才能让其知晓泱泱华夏之威!那他求助干嘛?难道是打安南不顺利?倒也有可能!安南民风彪悍,我大明初年,对于安南多次征讨,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皇爷想差了!据可靠消息,安南举国已经被大华平定了,黎氏国主及宗人全都被发配到婆罗洲开垦,至于那权臣郑氏和阮氏的后裔,则是被大华发配到南海一些荒岛上,据说郑毅是让他们填海种田,可怜啊!”

“这有什么可怜的?对于安南这样的人,就应该将他们九族尽诛,能逃的一条性命苟活于世,已经是郑毅仁慈了!”

“皇爷说的是!那正式和阮氏残余逃入山林和南掌国境内,被大华的一支军队擒获,除了一支提前见势不妙逃到洞乌国的,大华此次求援,也是因为洞乌国的事情,这里还有一封私信,是郑毅亲笔所书,给皇爷专门写的!”

“是吗?洞乌朕还真没听过,稍后让兵部和礼部派人来给朕讲一下!信件先给我,我看郑毅要干嘛?”

朱由校接过书信,熟练的拆开,但马上气的鼻子都歪了,因为开头的称呼还是“由校贤孙”。

“可恶的郑志恒,若是让朕查到你的底细,定然要将你亲眷全部打入奴籍,永世不得翻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